[发明专利]一种景观可视域分析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75928.2 | 申请日: | 2020-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35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郑亮;陈以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亮 |
主分类号: | G06T17/05 | 分类号: | G06T17/05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陈旭红;吕金金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黄园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景观 视域 分析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景观可视域分析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采集包含景观及城市区域的实景图,根据所述实景图建构三维模型;对三维模型的二维平面进行栅格化,并将栅格转换为点阵;获取所述目标观测点的三维坐标点,并将所述三维坐标点与所述点阵依次连接,生成线网图;在所述线网图中导入所述三维模型中对应的视线遮挡物;删除与所述视域遮挡物交错的线段,得到可视域地图。上述方法通过科学计算得到更直观准确的景观可视域结果,避免了传统方法精度低和人工成本高问题,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了客观数据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域分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景观可视域分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景观可视域是指景观在建成环境中观测者视线所能看到的地域范围,反映了城市区域内公众对景观的可视程度。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景观可视域作为城市区域空间布局优化的重要依据,往往需在新建建筑的前期调研中了解该建筑是否对周边具有保护性的景观产生遮挡,进而合理设置建筑高度和位置,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现有的视域分析方法一般采用实地拍照法或无人机拍照法,前者需要派遣人员去现场各地拍照,以穷举法收集照片,再通过技术人员肉眼观察目标景观是否可见,因此该方法具有一定主观性,且人工和时间成本耗费高,后期照片及资料整理步骤繁琐;而使用无人机拍照对无人机设备和操作技术要求高,在部分限飞区域存在着局限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景观可视域分析方法及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无需实地拍照,便可科学客观地得到准确的景观可视域结果,有效降低视域分析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景观可视域分析方法,具体包括:
采集包含景观及城市区域的实景图,根据所述实景图建构三维模型;
对所述三维模型的二维平面进行栅格化,并将栅格转换为点阵;
获取所述三维模型中目标观测点的三维坐标点,并将所述三维坐标点与所述点阵依次连接,生成线网图;
在所述线网图中导入所述三维模型中对应的视线遮挡物,所述视线障碍物包括建筑、地形和路网;删除与所述视域遮挡物交错的线段,得到可视域地图。
在某一个实施例中,对所述三维模型的二维平面进行栅格化,并将栅格转换为点阵,具体为:
在所述三维模型的二维平面上建立网格,并将所述网格转换为点阵;其中所述二维平面为所述三维模型的俯视视图,所述点阵用于模拟视域观察点。
在某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删除与所述视域遮挡物交错的直线,具体为:
将所述各视域遮挡物到二维平面的连线设为目标线段组,若所述线网图中存在线段与所述目标线段组中任一线段相交,则在所述线网图中删除该线段。
在某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视线遮挡物以不同图层和组团的方式进行区别和标注。
在某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三维模型建立在三维笛卡尔坐标系上。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景观可视域分析系统,包括:
模型生成单元,用于采集包含景观及城市区域的实景图,根据所述实景图建构三维模型;
点阵生成单元,用于对所述三维模型的二维平面进行栅格化,并将栅格转换为点阵;
线网图生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三维模型中目标观测点的三维坐标点,并将所述三维坐标点与所述点阵依次连接,生成线网图;
可视域分析单元,用于在所述线网图中导入所述三维模型中对应的视线遮挡物,所述视线障碍物包括建筑、地形和路网;删除与所述视域遮挡物交错的线段,得到可视域地图。
在某一个实施例中,对所述三维模型的二维平面进行栅格化,并将栅格转换为点阵,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亮,未经郑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759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