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远洋轮用淡水汲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77676.7 | 申请日: | 202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7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过建富;茅克勤;陈冲;王子豪;方瑜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海洋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1/14 | 分类号: | C02F1/14;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棘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0 | 代理人: | 戴丽伟 |
地址: | 310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远洋 淡水 汲取 装置 | ||
1.一种远洋轮用淡水汲取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板(1),和与其贴合设置的用于输送导热介质的集热管(2),所述的集热管(2)吸收来自太阳能集热板(1)的热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水箱(3)和通过蒸汽冷凝管路与其连通的淡水箱(7),所述的加热水箱(3)内通过若干呈间隔设置的隔水件(31)将海水按其水温的高低将其密封分隔成若干个不同温度区间的海水加热分室(32),所述加热水箱(3)内还设有与集热管(2)形成回路的第一管路,所述的第一管路布置于各个海水加热分室(32)内以分别加热不同海水加热分室(32)内的处于不同温度区间的海水,所述的海水加热分室(32)之间设有将指定的一个或多个海水加热分室(32)内和/或外部的海水同时输送至另一个或多个海水加热分室(32)内的第二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洋轮用淡水汲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管路包括都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堵的第一导入总管(41)和第一导出总管(42),所述的第一导入总管(41)和第一导出总管(42)之间并行设有若干第一放热分管(43),每所述的海水加热分室(32)内设有至少一根第一放热分管(43),所述的第一导入总管(41)和第一导出总管(42)的开口端分别与集热管(2)的出口端、进口端一一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远洋轮用淡水汲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管路还包括用于控制其管路内的流体的流量的第一阀组件,所述的第一阀组件包括设于每根第一放热分管(43)上的用于控制其内的流体的流量的第一阀(4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洋轮用淡水汲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管路包括两端封堵的第二输送总管(51),所述的第二输送总管(51)上并行设有若干对呈对应设置的第二输入分管(52)和第二输出分管(53),每所述的海水加热分室(32)内设有至少一对呈对应设置的第二输入分管(52)和第二输出分管(53),该对第二输入分管(52)和第二输出分管(53)上的各自一端位于该海水加热分室(32)内、另一端分别与第二输送总管(51)一一连通,所述的第二输出分管(53)上设置有用于将该海水加热分室(32)内的海水抽出的第二输出分泵(54)和控制海水流出的第二输出阀(55),所述的第二输入分管(52)上设置有控制海水流入的第二输入阀(5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洋轮用淡水汲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水箱(3)所有的海水加热分室(32)沿加热水箱(3)的高度方向布置,且各海水加热分室(32)内的海水所处的温度区间沿加热水箱(3)的高度方向自低向高逐步调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洋轮用淡水汲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汽冷凝管路基本设于加热水箱(3)内,且每个海水加热分室(32)内至少设有蒸汽冷凝管路中的一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洋轮用淡水汲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汽冷凝管路包括都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堵的蒸汽导入总管(61)和蒸汽导出总管(62),所述的蒸汽导入总管(61)和蒸汽导出总管(62)之间并行设有若干蒸汽冷凝分管(63),每所述的海水加热分室(32)内设有至少一根蒸汽冷凝分管(63),所述的蒸汽导入总管(61)和蒸汽导出总管(62)的开口端分别与加热水箱(3)中温度区间最高的海水加热分室(32)的顶部、淡水箱(7)一一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远洋轮用淡水汲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汽冷凝分管(63)上靠近蒸汽导入总管(61)的一段上设有控制其内蒸汽流量的蒸汽控制阀(64)、靠近蒸汽导出总管(62)的一段上设有防止蒸汽导出总管(62)内的流体逆流入的阻逆单向阀(6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洋轮用淡水汲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淡水箱(7)设于加热水箱(3)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洋轮用淡水汲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所述的海水加热分室(32)内分别设有低位液位器和高位液位器;所述的隔水件(31)由保温材料制成或者包括由保温材料制成的保温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海洋科学院,未经浙江省海洋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7767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海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连续式高效回收氧化铅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