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树枝状埋入式柔性生态的斜坡排水沟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77895.5 | 申请日: | 202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921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黄达;李钊;宋宜祥;汤明高;肖华波;邓启华;李顺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 |
代理公司: | 天津翰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0 | 代理人: | 付长杰 |
地址: | 300130 天津市红桥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树枝 埋入 柔性 生态 斜坡 排水沟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树枝状埋入式柔性生态的斜坡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4)作为支排水沟按树枝状横向分布于斜/边坡纵向主排水沟(3)的两侧,汇入口封堵结构(301)设置于排水沟(4)与主排水沟(3)交界位置,其由混凝土(302)浇筑而成并与主排水沟(3)可靠连接,截面形状与排水沟(4)主体一致,其上设置透水挡板(303);排水沟(4)表面与坡体原有地表倾角保持一致;所述排水沟(4)包括透水土工布(5)、防渗土工膜(6)、砂土层(7)、中粗砂层(8)、碎石层(9)、防渗黏土层(10)、前置集导水沟体(11);
所述排水沟(4)的主体前侧上部连接三角形截面前置集导水沟体(11),主体与前置集导水沟体(11)的侧壁通过透水土工布隔开;
主体底部及侧壁均铺设一层透水土工布(5),并在主体上方除前侧上部外铺设一层防渗黏土层(10),且将防渗土工膜(6)铺设于防渗黏土层(10)之上;主体内铺设的透水土工布(5)与沟底岩土体相连,防渗黏土层(10)固定于透水土工布(5)之上,防渗土工膜(6)固定于防渗黏土层(10)之上;主体内在防渗土工膜(6)之上依次填充碎石层(9)、中粗砂层(8)和砂土层(7);
所述前置集导水沟体(11)底部也铺设透水土工布(5),内部充填小粒径碎石层(901),前置集导水沟体(11)表面与坡体原有地表倾角保持一致;前置集导水沟体(11)的深度为排水沟(4)主体深度的40%-60%,且前置集导水沟体(11)的沟底与位于主体前侧的防渗黏土层(10)前侧顶部相交,前置集导水沟体(11)的底部与水平面夹角α为30-45°;所述小粒径碎石层(901)的最大粒径小于主体内填充的碎石层的最大粒径,且小粒径碎石层(901)的最大粒径不超过5cm,其余特性与排水沟(4)主体内碎石层(9)保持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坡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4)沟底沿排水方向的坡度≥3%,并且作为支排水沟按树枝状横向分布于斜/边坡纵向主排水沟(3)的两侧,将排水沟(4)内水体导入主排水沟(3)内集中排出;所述排水沟(4)与主排水沟(3)的相交夹角θ为70-80°,排水沟(4)沟底标高较主排水沟(3)沟底高出30-40cm;所述汇入口封堵结构(301)设置于排水沟(4)与主排水沟(3)交界位置,其由混凝土(302)浇筑而成并与主排水沟(3)可靠连接,截面形状与排水沟(4)主体一致,其上设置透水挡板(303);排水沟(4)表面与坡体原有地表倾角保持一致;
支排水沟可对称布置也可非对称布置在纵向排水沟两侧,形成了斜/边坡地表集、排水的径流网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坡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4)包括主体和前置集导水沟体(11),二者联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坡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土工布(5)采用300-400g/m2的土工布;所述防渗黏土层(10)的厚度为5-10cm,并作压实处理,其在排水沟(4)主体的前侧高度应为主体深度的40-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坡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层(9)厚度为40-60cm,且具有良好级配、抗风化性和抗溶蚀性,最大粒径不超过10cm,不均匀系数Cu≥5,曲率系数Cc=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坡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4)的主体截面为类梯形,梯形底部宽度为50-100cm,底部两侧倾角β范围为60-70°,深度应为60-8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坡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4)主体在顶部砂土层(7)中种植沟顶植被(12),其中顶部砂土层(7)表面与斜坡地表原有倾角保持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工业大学,未经河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7789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