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尾气后处理封装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79558.X | 申请日: | 202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1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吕春虎;吴涛涛;陈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秦蕾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尾气 处理 封装 | ||
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其包括端盖、安装在所述端盖上的进气壳体、与所述进气壳体相连通的进气管以及与所述进气壳体相连通的后处理载体;所述进气壳体设有对应于所述进气管的缓冲腔以及对应于所述后处理载体的气流分配腔,其中所述缓冲腔向远离所述进气管的方向凸出,所述气流分配腔向靠近所述后处理载体的方向凸出。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所述缓冲腔向远离所述进气管的方向凸出,增大了腔体的体积,改善了对尾气的缓冲效果,降低了背压;另外,所述气流分配腔向靠近所述后处理载体的方向凸出,有利于将进入缓冲腔中的气流导向所述后处理载体的端面,进一步降低了背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属于发动机尾气后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尾气后处理封装通常包括进气管以及与所述进气管相连通的进气腔 体。然而,当尾气以较快的流速从进气管流入进气腔体中时,容易与进气腔体 的壳体壁发生碰撞,从而使气流反向。这种设计一方面不利于降低背压,另一 方面不利于将气流平顺地向下游导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压较低的尾气后处理封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其包 括端盖、安装在所述端盖上的进气壳体、与所述进气壳体相连通的进气管以及 与所述进气壳体相连通的后处理载体;所述进气壳体设有对应于所述进气管的 缓冲腔以及对应于所述后处理载体的气流分配腔,其中所述缓冲腔向远离所述 进气管的方向凸出,所述气流分配腔向靠近所述后处理载体的方向凸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气壳体设有位于所述缓冲腔内 且面向所述进气管的第一端壁,所述第一端壁设有向远离所述进气管的方向凸 出的第一弧形面。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气壳体设有位于所述气流分配 腔内且面向所述后处理载体的第二端壁,所述第二端壁设有向靠近所述后处理 载体的方向凸出的第二弧形面。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弧形面与所述第二弧形面的 连接处平滑过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弧形面与所述第二弧形面连 成的整体大致呈S形。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后处理载体为柴油氧化催化器载 体。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安装在所 述后处理载体的上游的多孔分配板。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进气壳体设有对应于所述进气管的缓冲腔以及 对应于所述后处理载体的气流分配腔,其中所述缓冲腔向远离所述进气管的方 向凸出,增大了腔体的体积,改善了对尾气的缓冲效果,降低了背压;另外, 所述气流分配腔向靠近所述后处理载体的方向凸出,有利于将进入缓冲腔中的 气流导向所述后处理载体的端面,进一步降低了背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尾气后处理封装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图。
图4是沿图3中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100,其包括端 盖1、安装在所述端盖1上的进气壳体2、与所述进气壳体2相连通的进气管3 以及与所述进气壳体2相连通的后处理载体4。所述后处理载体4为柴油氧化 催化器载体(DOC)。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壳体2焊接固定 于所述端盖1上。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壳体2也可以通过可拆 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端盖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795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单轨供电的分拣台车
- 下一篇:一种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