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成品ph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80070.9 | 申请日: | 202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6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朱兵善;师玉保;罗琴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3/14 | 分类号: | A61K33/14;A61K9/08;A61K47/02;A61K47/04;A61P3/12;A61K31/7004 |
代理公司: | 郑州欧凯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66 | 代理人: | 杨岭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葡萄糖 氯化钠 注射液 成品 ph 控制 方法 | ||
1.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成品ph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选取溶质为葡萄糖和氯化钠,溶剂为注射用水,辅料为活性炭和氢氧化钠,每100ml产品含有:葡萄糖5g、氯化钠0.9g、注射用水100ml;
S2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产品的制备:原料称量、浓配、稀配、中间体检测、灌装、封口、灭菌、灯检和包装;
S3根据产品的生产过程,确认浓配、稀配、灭菌三个工序为成品PH指标的重点影响工序,需要逐个进行分析并控制;
S31浓配工序包含以下流程:原料称量、加注射用水、加原料、加辅料、加热到100摄氏度、转移稀配;
S32稀配工序包含以下流程:加注射用水、脓配药液转移、加水定容、降温、加入氢氧化钠辅料。
2.搅拌循环混匀、中间体检测、灌装;
S33灭菌工序包含以下流程:产品码放、灭菌注水、灭菌升温、灭菌恒温、,灭菌降温、产品出柜;
S4根据前期的研究结果,确认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影响PH的关键点为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中间产品的PH控制、产品的受热量,而产品的受热时间和受热温度直接影响产品受热量,故确定溶质相互作用、中间产品PH控制、受热时间、受热温度四者为影响成品PH的最重要因素;
S5根据前期确认的影响因素,开展单因子影响实验、多因子交叉实验,结合各企业的生产实际,找到最佳的因素配比,从而将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成品PH控制在稳定的范围;
S51原料:葡萄糖需使用无水葡萄糖,不能使用一水合葡萄糖,注射用水温度控制在85-95℃;
S52浓配:浓配投料前,先加入注射用水,控制物料的浓度在30%(g/ml)以下,投料时,先加入葡萄糖,再加入氯化钠,最后加入活性炭,投料结束需立即升温,将温度升至100℃,整个升温时间不能高于20分钟,到达指定温度后,需尽快转移至稀配工序,从浓配投料开始到物料全部转移至稀配的时间不能多于2小时;
S53稀配:中间体PH需控制在5.4-5.8,稳定在5.5最佳, 从浓配药液进入稀配开始至稀配药液灌装结束的时间不能高于10小时;
S54灭菌:采用121℃的灭菌温度,灭菌恒温段的温度需控制在121-122℃之间;采用115℃的灭菌温度,灭菌恒温段的温度需控制在115-116℃之间,灭菌升温段的时间不能超出35分钟, 灭菌降温段的时间不能超出35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007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
- 下一篇:用于鞋类的承拉线围合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