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气点火助燃燃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80795.8 | 申请日: | 202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4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锋;王玖斌;陈飞云;姬海民;曾多;周飞;唐荣富;申冀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西热锅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华能重庆珞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5/08 | 分类号: | F23C5/08;F23D1/02;F23Q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安彦彦 |
地址: | 710054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点火 助燃 燃烧 装置 | ||
1.一种微气点火助燃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煤粉燃烧装置(1)、气膜冷却风装置(3)及若干天然气燃烧装置(2);煤粉燃烧装置(1)包括一次风粉管(4)、煤粉二级燃烧室(7)、煤粉三级燃烧室(8)、煤粉预燃室(5)、煤粉一级燃烧室(6);
气膜冷却风装置(3)上设置有气膜冷却风入口(14),一次风粉管(4)的尾部、煤粉二级燃烧室(7)及煤粉三级燃烧室(8)均位于气膜冷却风装置(3)内,煤粉预燃室(5)及煤粉一级燃烧室(6)位于一次风粉管(4)内,煤粉预燃室(5)包括第一空心圆台(11)及第二空心圆台(12),第一空心圆台(11)的底部正对一次风粉管(4)的来流方向,第一空心圆台(11)的顶部与第二空心圆台(12)的底部相连通,各天然气燃烧装置(2)的出口沿轴对称倾斜插入第二空心圆台(12)内;第二空心圆台(12)的底部与煤粉一级燃烧室(6)的入口相连通,煤粉一级燃烧室(6)的出口与煤粉二级燃烧室(7)的入口相连,煤粉二级燃烧室(7)的出口与煤粉三级燃烧室(8)的入口相连通;
煤粉预燃室(5)为先缩后扩结构;
天然气燃烧装置(2)包括旋流盘(2-7)、燃烧器外壳(2-8)、支路燃气管(2-3)、主燃气管(2-1)、燃气进口(2-2)、燃气布风板(2-10)、点火装置(2-4)及助燃风进口(2-9);
旋流盘(2-7)位于第二空心圆台(12),旋流盘(2-7)固定于燃烧器外壳(2-8)的顶部开口处,支路燃气管(2-3)的枪头穿过旋流盘(2-7),主燃气管(2-1)的顶部沿轴向穿过燃烧器外壳(2-8)及旋流盘(2-7),主燃气管(2-1)的尾部与燃气进口(2-2)相连通,主燃气管(2-1)的顶部开口处通过燃气布风板(2-10)封闭,点火装置(2-4)沿轴向穿过主燃气管(2-1)及燃气布风板(2-10),助燃风进口(2-9)设置于旋流盘(2-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气点火助燃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风进口(2-6)、冷却风通道及火检装置(2-5),冷却风通道沿轴向穿过燃烧器外壳(2-8)及旋流盘(2-7)内,冷却风进口(2-6)与冷却风通道相连通,火检装置(2-5)沿轴向插入于冷却风通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气点火助燃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空心圆台(12)与煤粉一级燃烧室(6)的连接位置处布置有一级旋流叶片(9)。
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气点火助燃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煤粉一级燃烧室(6)与煤粉二级燃烧室(7)连接位置处布置有二级旋流叶片(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气点火助燃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支路燃气管(2-3)的枪头为文丘里式结构,旋流盘(2-7)与该文丘里式结构的喉口之间的距离为0-1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气点火助燃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天然气燃烧装置(2)的倾斜角度为15°-7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气点火助燃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煤粉预燃室(5)、煤粉一级燃烧室(6)、煤粉二级燃烧室(7)及煤粉三级燃烧室(8)的壁面处均设置有温度连续监测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气点火助燃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煤粉二级燃烧室(7)、煤粉三级燃烧室(8)及气膜冷却风装置(3)的出口均为向内弯曲10°-60°的缩环结构(13)。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气点火助燃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级旋流叶片(9)及二级旋流叶片(10)上面向来流方向的部位设置有防磨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气点火助燃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燃烧器外壳(2-8)的底部上设置有观火孔(2-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西热锅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华能重庆珞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西热锅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华能重庆珞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079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径向四极充磁机
- 下一篇:一种智能变电站控制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