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物全组分制浆的射流冲击磨设备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81465.0 | 申请日: | 202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46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李照莹;刘成梅;陈军;刘伟;戴涛涛;李雨婷;梁瑞红;李俶;罗舜菁;帅希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主分类号: | B02C18/16 | 分类号: | B02C18/16;B02C19/06;B02C23/16;B02C2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高宁馨 |
地址: | 330077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物 组分 射流 冲击 设备 方法 | ||
1.一种食物全组分制浆的射流冲击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高速切割粉碎机(A)和高压射流磨(B)两部分;所述高速切割粉碎机包括一级粉碎磨(3)和二级粉碎磨(4),二级粉碎磨(4)上端连接热水输送管,下端连接气液分离器(6),气液分离器(6)后端管道上装有出料泵(7),出料泵(7)出口连接至高压射流磨(B)的储料罐(8),储料罐(8)经过管道连接至自吸式离心泵(9),自吸式离心泵(9)出口通过管道与筛网(10)连接,筛网出口通过管道和三柱塞高压泵(13)连接,所述三柱塞高压泵(13)柱塞腔上端安装有液压表(14),所述三柱塞高压泵(13)出口与微孔道喷嘴(15)水平相连;所述微孔道喷嘴(15)包括外壳(151)、支撑脚(152)、第一射流腔(153)、第二射流腔(154)、第一碰撞壁(155)、第二碰撞壁(156);所述第一射流腔位于连接三柱塞高压泵(13)一侧,所述第二射流腔位于出浆口一侧;所述第一碰撞壁通过支撑脚固定在所述外壳上,所述第一射流腔环绕所述第一碰撞壁设置;所述第二碰撞壁通过支撑脚固定在所述外壳上,所述第二射流腔环绕所述第二碰撞壁设置;所述第一碰撞壁和第二碰撞壁均为五边形,所述五边形靠近外壳两侧的三条边采用与长方形其中三条边的位置关系相同的方式设置,五边形靠近外壳中间的两条边设置成尖头状,所述第一碰撞壁的尖头方向朝向第二碰撞壁,第二碰撞壁的尖头方向朝向第一碰撞壁;所述第一射流腔(153)的内径大于第二射流腔(154)的内径, 所述第一射流腔流道内径为100~140 μm,所述第二射流腔流道内径为60~100 μm,所述第一射流腔和所述第二射流腔之间通过一段微流道连接,其内径介于第一射流腔流道内径和第二射流腔流道内径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物全组分制浆的 射流冲击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切割粉碎机(A)的进料机(1)上端装有加料斗(2),加料斗(2)通过物料输送管道与一级粉碎磨(3)呈直角安装,一级粉碎磨(3)内的物料输送带连接至二级粉碎磨(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物全组分制浆的 射流冲击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射流磨还包括流量监测器(11),所述流量监测器位于连接筛网(10)和三柱塞高压泵(13)的管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物全组分制浆的 射流冲击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网(10)是由不锈钢楔形丝与支撑条焊接而成,为一侧开口的圆筒状,目数为40~100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食物全组分制浆的 射流冲击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网的目数为60目。
6.一种食物全组分制浆的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食物全组分制浆的射流冲击磨设备,物料进入一级粉碎磨(3),一级粉碎磨(3)内的吸料式切割叶片对物料进行干法或湿法粉碎,然后物料进入到二级粉碎磨(4)内与热水混合进行湿法粉碎,气液分离器(6)将二级粉碎后的料液进行气液分离,并通过出料泵(7)将料液泵至高压射流磨(B)的储料罐(8)中,料液通过储料罐(8)进入到自吸式离心泵(9),经过筛网(10)过滤,三柱塞高压泵(13)加压,最后以高速液流的形式进入微孔道喷嘴(15),在所述微孔道喷嘴内形成高速射流,碰撞剪切达到超微粉碎的效果。
7.一种微孔道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道喷嘴(15)包括外壳、第一射流腔、第二射流腔、第一碰撞壁、第二碰撞壁、支撑脚;所述第一射流腔位于连接三柱塞高压泵(13)一侧,所述第二射流腔位于出浆口一侧;所述第一碰撞壁通过支撑脚固定在所述外壳上,所述第一射流腔环绕所述第一碰撞壁设置;所述第二碰撞壁通过支撑脚固定在所述外壳上,所述第二射流腔环绕所述第二碰撞壁设置;所述第一碰撞壁和第二碰撞壁均为五边形,所述五边形靠近外壳两侧的三条边采用与长方形其中三条边的位置关系相同的方式设置,五边形靠近外壳中间的两条边设置成尖头状,所述第一碰撞壁的尖头方向朝向第二碰撞壁,第二碰撞壁的尖头方向朝向第一碰撞壁,所述第一射流腔流道内径为100~140 μm,所述第二射流腔流道内径为60~100 μm,所述第一射流腔和所述第二射流腔之间通过一段微流道连接,其内径介于第一射流腔流道内径和第二射流腔流道内径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146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晶冰糖结晶机
- 下一篇:一种耐冲击型铝合金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