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信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81883.X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9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星;黄曲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H04W74/00;H04W74/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方法 终端 网络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其中,方法包括:终端根据第一资源的资源索引号确定第一标识,所述第一资源的资源索引号为预设的或由网络设备指示的,所述第一资源为所述终端发送随机接入的前导码所使用的资源,所述第一标识用于对第一信令进行加扰,所述第一信令用于调度随机接入过程中的随机接入响应;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标识检测所述第一信令。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识别号(Random Access Radio Network TemporyIdentity,RA-RNTI)是一种调度标识,用于标识和寻址调度基站向终端发送的的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PDCCH)信令(order)。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终端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资源上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preamble)后,需要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内盲检基站发送的PDCCH信令,一个随机接入响应窗口对应一个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资源,现有技术中,随机接入响应窗口的起始位置是前导序列发送的最后一个子帧之后的第三个子帧,窗口长度由基站通过系统信息指示。
现有技术中,终端和基站可以通过公式(1)确定RA-RNTI:
RA-RNTI=1+t_id+10×f_id······(1)
其中,t_id(0≤t_id10)是终端发送preamble的PRACH资源所在的子帧(subframe)的子帧号,f_id是在这个子帧内这一个PRACH资源在频域上的资源索引号。在FDD系统中,每个子帧只有一个频域资源用来发送preamble,因此f_id永远为0,在TDD系统中,0≤f_id6。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终端在一个PRACH资源上发送preamble后,可以推算出发送preamble的PRACH资源的f_id,然后就可以根据公式(1)计算出一个唯一的RA-RNTI,从而根据计算出的RA-RNTI接收用于调度RAR的PDCCH信令。
在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例如:在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中,系统支持将系统带宽划分为多个子频带和/或子时隙,每个子频带和/或子时隙可以支持不同的子载波间隔、不同的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等,同时每个子频带和/或子时隙中都可能存在PRACH资源。如果存在一个下行子频带和/或子时隙对应两个以上的上行子频带和/或子时隙,也就是终端无论在哪一个上行子频带和/或子时隙的PRACH资源上发送preamble,都在对应的这一个下行子频带和/或子时隙上去接收PDCCH信令。此时,终端无法推算出每个PRACH资源的t_id和f_id,因此当终端跨子频带和/或子时隙接收PDCCH信令时,无法推算出发送preamble的PRACH资源的t_id和f_id,从而无法确定出RA-RNTI,从而无法通过RA-RNTI接收到用于调度RAR的PDCCH信令,从而无法完成随机接入。
目前,如何解决在PRACH资源的位置存在多个时,终端如何检测并接收用于调度RAR的PDCCH信令,目前来说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用以解决在PRACH资源的位置存在多个时,终端如何检测并接收用于调度RAR的PDCCH信令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
终端根据第一资源的资源索引号确定第一标识,所述第一资源的资源索引号为预设的或由网络设备指示的,所述第一资源为用于发送随机接入的前导码的资源,所述第一标识用于对第一信令进行加扰,所述第一信令用于调度随机接入过程中的随机接入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18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工业化建筑通风管道
- 下一篇:一种转炉下渣检测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