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全等二基线匹配的点云全局配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82691.0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966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徐二帅;许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6T7/33 | 分类号: | G06T7/33;G06T17/00;G06V10/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全等 基线 匹配 全局 方法 | ||
1.一种基于全等二基线匹配的点云全局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1)基于直线方向一致性的点云线段特征聚类,包含以下内容:
两待配准点云分别记为目标点云P和待配准点云Q,P和Q点云中直线集合分别为PL'和Q'L,判断并删除小于最短直线长度阈值χ的短线段,P和Q点云两长线集合分别记作PL和QL,基于曼哈顿假设,使用K均值聚类方法将直线分为三类,P和Q直线聚类结果分别记为{PLX,PLY,PLZ}和{QLX,QLY,QLZ},其中PLZ和QLZ方向与重力反方向相反,至此完成带有明确指向信息的点云线段特征数据准备;
2)基准二基线中点间距离取值范围计算方法与一种算法迭代次数计算方法,包含以下内容:
使用小边长ssmall构建三维体素网格,用于存储点云P的空间位置,按式(1)求取三维体素网格三边的长度Lx、Ly和Lz,按式(2)求取三维网格体积V,按式(3)求取边长sbig,用于构建θ个体素网格的降采样模型,栅格划分完毕后将点云数据放到相应的栅格中,同时删除那些不包含数据点的栅格,在每个栅格中,将离栅格重心最近的数据点保留下来,删除其余的数据点,降采样点云P'用于表达P点位空间分布,随机选取点云P'中两点,按式(4)计算两点欧式空间距离Dij,迭代计算ψ次取最大距离作为P空间直径MP,按式(5)确定二基线中点距离取值范围DCC,DCC∈(α,β),同时将目标点云P重叠区域设为内点,按式(6)基于采样一致性框架判定方法迭代次数N,
其中,xmax和xmin分别表示体素网格结构中三维点坐标x方向最大值与最小值,同理ymax和ymin分别表示点坐标y方向最大值与最小值,zmax和zmin分别表示点坐标z方向最大值与最小值,
V=LxLyLz (2)
其中,Lx、Ly和Lz表示三维体素三边的长度,V表示三维网格体积,
其中,θ表示体素网格降采样模型数量,sbig表示点云P点云构建θ个体素网格边长,
其中,(xi,yi,zi)和(xj,yj,zj)表示从降采样点云P'中随机抽取的两个三维点;
其中,MP代表点云P空间直径,重叠度δ表示两测站点云目视空间重叠区域占目标点云P的比例,δ∈(0,1),β表示二基线中点最远间距阈值,α表示二基线中点最近间距阈值;
其中,p表示采样一致性模型构建置信度,δ为点云重叠度,N为采样一致性约束迭代次数;
3)基础二基线构建方法,包含以下内容:
从目标点云P中随机选择两配准基线记作和(l1,l2),其中l1∈PLZ,l2∈PLX UPLY,按式(7)计算直线中点距离Dcc,若重新选取(l1,l2),按式(8)求解最短距离直线与二基线交点xl1和xl2,按式(9)计算两空间直线最短距离Dmin,按式(10)计算中点连线lcc与(l1,l2)的夹角(Ωz,Ωh),
其中,和为l1的两个端点坐标,和为l2的两个端点坐标,
其中,xl1和xl2为最短距离直线与二基线交点,
Dmin=|xl1-xl2| (9)
其中,Dmin为l1和l2两空间直线最短距离,
其中,lcc为(l1,l2)的中点连线,为lcc的方向向量,为l1方向向量,为l2方向向量,(Ωz,Ωh)为lcc与(l1,l2)的夹角;
4)全等二基线构建与匹配,包含以下内容:
在QL集合中寻找对应同名线匹配,选取l3i作为Z方向直线,i代表QLZ中第i个直线,i={1,2,3,...,n},n为QLZ中直线总数,按式(11)计算l1与l3i长度差异量ζ,若ζ>φ,φ为直线长度最大差异阈值,则判断QLZ中i+1个直线,i+1≤n,否则使用临近搜索算法快速查询直线l4,l4∈QLX UQLY,按式(12),计算l4中点与l3i中点间隔dcc,应满足dcc∈(Dcc-ξ,Dcc+ξ),ξ为距离搜索允许误差阈值,ξ>0,按式(10),计算l4和l3i中点连线lcci与直线l3i和l4夹角,分别记为(Ωzi,Ωhi),按式(13),(Ωzi,Ωhi)与(Ωz,Ωh)需满足最大角度差异阈值Φ约束,同时l4与l3i最短距离dmin需满足dmin∈(Dmin-μ,Dmin+μ),μ为最短距离允许误差阈值,遍历QLZ中所有的直线寻找满足二基线特征约束的直线组合,记为{lQXYi,lQZi},这里i表示同名二线编号,
其中,|l1|表示直线l1的长度,|l3i|表示直线l3i的长度,max(|l1|,|l3i|)表示l1和l3i中较长的直线长度,
其中,和分别为直线l4和l3i中点,dcc为两直线中点距离,
其中,Φ为同名二线中点连线夹角最大角度差异阈值;
5)基于全等二基线空间变化的点云转换参数计算与参数质量评价,包含以下内容:
计算二线基(l1,l2)与同名二线集合{lQXYi,lQZi}中每个组合转换参数,具体的,针对(l1,l2)与(lQXYi,lQZi)匹配组合,首先按式(14)计算lQZi中点平移至坐标系原点的转换矩阵Tci,将点云Q平移得到Qci,然后按式(15)中罗德里格旋转公式,将点云Qci绕lQZi旋转使得l2与lQXYi方向一致,求解旋转角度与旋转矩阵TR,将Qci旋转TR得到点云QciR,进而按式(16)将QciR中lQZi的中点平移至l1中点得到点云QciRt,最后将QciRt点云沿lQZi轴上下平移,得到l2与lQXYi直线共线位移量tz,按式(17)计算转换矩阵Tzi,最终得到转换后的点云Qtrans,参数评价部分,使用配准参数将点云Q转换到点云P坐标系下,记录Q点云中距P点云小于距离阈值λ的点数占Q点云总数的百分比τi,同时统计QL中直线在PL中最近邻直线方向一致的百分比ιi,τi与ιi越大表明配准效果越好,按式(18)计算配准得分,取score最大值对应的一组配准参数(Rmaxτι,tmaxτι)作为候选配准参数,
其中,是直线lQZi的中点坐标,tci表示平移向量,E为3乘3单位矩阵,Tci表示lQZi中点平移至坐标系原点的转换矩阵,Qci表示Q平移转换之后的点云;
其中,vrot为l1的方向向量,vori为lQXYi的方向向量,k为Z轴单位向量,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表示旋转量,TR为旋转量绕Z轴的矩阵表达方式,QciR表示Qci绕lQZi旋转TR之后的点云;
其中,表示l2中点坐标,tti表示QciR中lQZi的中点平移至l2中点平移向量,Tci为平移量tti的矩阵表示,QciRt表示QciR平移Tci后的点云;
其中,tzi为点云QciRt沿lQZi平移向量,Tzi为tzi的矩阵表达,Qtrans为最终的转换点云,
score=nwτi+(1-nw)ιi (18)
其中score为配准得分,nw∈(0,1)为权重系数;
6)迭代求解最优点云配准参数的方法,包含以下内容:
为得到正确配准参数,基础二基线的选取应保证在基准点云P和待配准点云Q的重叠区内,基于采样一致性框架能够保证高置信度下获取符合要求的基础二基线,重复4-6,更新基础二基线与全等二基线的匹配,获得新的候选配准参数,更新最大score得分maxscore,当迭代次数超过N或maxscore大于迭代停止阈值Γ时停止计算,输出maxscore对应的转换参数{R,t},完成点云全局配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269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梯用弹性摩擦件和磨损量判断方法
- 下一篇:一种EP管残留液擦拭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