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外螺纹修复器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83868.9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2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涛;班新龙;张忆东;韩军;刘杰;丁钧;于杰;李存国;李永春;郝振福;张继鹏;王春梅;邬青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G9/00 | 分类号: | B23G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 代理人: | 张良 |
地址: | 014030 内蒙古自治***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纹 修复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外螺纹修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修复器本体(10),所述修复器本体(10)的内侧壁上焊接有外圈(3),且外圈(3)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内圈(4),所述外圈(3)、内圈(4)和修复器本体(10)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工件穿插孔(1);所述外圈(3)的顶部通过铰接轴安装有自定心支架(8),且自定心支架(8)以外圈(3)为圆心等间距分布有三个自定心支架(8),所述自定心支架(8)的前端皆延伸至工件穿插孔(1)位置处并安装有滚轮(2);一个所述自定心支架(8)的铰接轴位置处连接有复位弹簧(5),且内圈(4)上固定有手柄(6),且手柄(6)的一端延伸至修复器本体(10)的外侧,所述手柄(6)位置处开设有供手柄(6)滑动的滑槽;所述复位弹簧(5)的另一端固定与手柄(6)的顶部,所述修复器本体(10)侧面的底部穿插有螺纹刀(7),且螺纹刀(7)的刀口位置处延伸至工件穿插孔(1)位置处,所述螺纹刀(7)位置处的修复器本体(10)底部开设有滑槽(14),所述第二旋转把手(15)位置处滑动连接有第二旋转把手(15),所述第二旋转把手(15)通过螺栓与螺纹刀(7)螺纹连接,所述修复器本体(10)的外侧由高至低依次套设有轴承(13)和大齿轮盘(12),所述轴承(13)的外侧焊接有省力箱(11),所述省力箱(11)的内部竖直安装有转轴(17),所述大齿轮盘(12)位置处的转轴(17)上套设有与大齿轮盘(12)相互啮合的小齿轮盘(16),所述转轴(17)的一端延伸至省力箱(11)的顶部并套设有第一旋转把手(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螺纹修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4)使用φ6mm的滚珠装配在外圈(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螺纹修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齿轮盘(16)的直径小于大齿轮盘(12)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螺纹修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省力箱(11)底面高于手柄(6)的顶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螺纹修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2)安装在自定心支架(8)前端,且将自定心支架(8)安装与内圈(4)、外圈(3)相应的螺纹孔中。
6.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外螺纹修复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1)将有磕碰伤的待修复螺纹通过外圈(3)和内圈(4)中心位置处的工件穿插孔(1),并通过手动拨动手柄(6),在复位弹簧(5)的作用下,通过滚轮(2)和自定心支架(8)对待修复螺纹定位;
2)随后将螺纹刀(7)插入修复器本体(10)内部的底端,再通过第二旋转把手(15)沿滑槽(14)进行滑动,调整切入的深度,随即再通过转动第二旋转把手(15)进行限位固定,锁紧外圈(3)和内圈(4)上的紧固螺钉,保证外圈(3)和内圈(4)不会出现相对转动;
3)随后通过手动转动第一旋转把手(9),同时带动转轴(17)进行转动,使得省力箱(11)内部的小齿轮盘(16)进行转动,同时通过小齿轮盘(16)与大齿轮盘(12)之间相互啮合,实现在小齿轮盘(16)转动的过程中驱动大齿轮盘(12)进行转动,同时将大齿轮盘(12)套设在修复器本体(10)外侧,并将省力箱(11)通过轴承(13)安装于修复器本体(10)的外侧,使得在小齿轮盘(16)带动大齿轮盘(12)与修复器本体(10)转动的过程中,省力箱(11)不随着修复器本体(10)进行转动,在修复器本体(10)的转动过程中利用螺纹刀(7)通过待修复螺纹处,即可实现外螺纹的角度和尺寸的修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386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确定对象特征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无人机和机器人的协同灭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