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对称可调进气道中心锥体附面层吸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85444.6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926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马力;彭暑彬;国兆普;朱守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2C7/042 | 分类号: | F02C7/042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周恒 |
地址: | 10007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对称 调进 中心 锥体 附面层 结构 | ||
1.一种轴对称可调进气道中心锥体附面层吸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对称可调进气道的主体结构包括:中心锥(1)、中心锥杆(3)和外壳(5);
所述中心锥(1)安置在中心锥杆(3)上,可沿轴线方向前后滑动;所述中心锥杆(3)由若干中空的支板(6)固定在外壳(5)上;整个进气道流道由以上结构分割为主流道(8)、支板空腔(9)、中心锥杆空腔(10)、吸除腔(11)和作动机构腔(13)多个空间;
其中,所述主流道(8)介于中心锥(1)、中心锥杆(3)与外壳(5)之间;
所述支板空腔(9)由所述若干中空的支板(6)与中心锥杆(3)外表面构成;所述支板空腔(9)开设有通往大气的出口(7);所述支板空腔(9)通过支板(6)上的中空开孔与中心锥杆空腔(10)联通;
所述中心锥杆空腔(10)由所述中心锥杆(3)内壁构成,且中心锥杆空腔(10)通过中心锥杆(3)头部带有的导流孔(12)与吸除腔(11)联通;
所述吸除腔(11)由中心锥(1)与中心锥杆(3)构成,且吸除腔(11)通过中心锥(1)上带有的附面层吸除孔(4)与主流道(8)联通;
所述中心锥(1)头部内部构成所述作动机构腔(13);
工作过程中,当来流空气进入进气道后,中心锥(1)外表面的附面层将顺次经过附面层吸除孔(4)、吸除腔(11)、导流孔(12)、中心锥杆空腔(10)以及支板空腔(9),最后在支板空腔(9)的出口(7)处排入大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对称可调进气道中心锥体附面层吸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锥(1)由滑动轴承(2)安置在中心锥杆(3)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对称可调进气道中心锥体附面层吸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锥(1)为薄壁结构中心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对称可调进气道中心锥体附面层吸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锥杆(3)为薄壁结构中心锥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对称可调进气道中心锥体附面层吸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锥(1)沿中心锥杆(3)前后滑动时,吸除腔(11)始终通过导流孔(12)与中心锥杆空腔(10)联通,因此中心锥(1)的前后移动并不会对吸除通道的连通性造成影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对称可调进气道中心锥体附面层吸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锥(1)与中心锥杆(3)为同轴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对称可调进气道中心锥体附面层吸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锥(1)尾部与中心锥杆(3)之间允许存在一定的间隙通道(14);由于进气道主流道(8)下游压力较高,主流道(8)内的空气同样会经由该间隙通道(14)进入吸除腔(11),与从附面层吸除孔(4)进入的附面层气流一起排入大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对称可调进气道中心锥体附面层吸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锥(1)尾部与中心锥杆(3)之间不存在间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对称可调进气道中心锥体附面层吸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解决了轴对称可调进气道中心锥处附面层气体导出的困难,与弹性导气管路的解决方案相比,仅使用常用金属材料进行常规加工即可,结构更可靠。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对称可调进气道中心锥体附面层吸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中吸除腔的设计,可自然的将从中心锥尾部与中心锥杆间空隙进入的高温空气排出大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未经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544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