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显示屏和屏下指纹识别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85752.9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94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崔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V40/12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何辉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显示屏 指纹识别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屏和屏下指纹识别电子设备,显示面板包括屏盖板,屏盖板包括可视区和非可视区;可视区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槽面上设有ITO膜,ITO膜用于接收指纹产生的反射光线并将光信号传递给光电转换单元,光电转换单元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屏盖板的非可视区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深度大于第一凹槽的深度,第二凹槽的下方设有光源,第二凹槽远离可视区的槽壁上设有反射涂层,非可视区的屏盖板上设有将光反射到可视区的反射片。本发明在不改变显示屏整体结构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能实现屏下指纹识别的显示面板,不开孔,不影响光学显示效果,而且不分LCD和OLED,实现真正意义的全面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指纹识别技术领域,更为具体来说,本发明为一种显示面板、显示屏和屏下指纹识别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技术上,全面屏成为潮流。比如,全面屏手机首先是提升了手机的颜值,让手机看上去更有科技感,另外同样机身正面的面积可以容纳更大的屏幕,对于视觉体验有着显著的提升。但是,全面屏面临着种种设计上以及制造工艺上的难点,而前置摄像头及指纹识别则是全面屏发展的最大阻碍。
指纹识别技术把一个人同他的指纹对应起来,通过比较他的指纹和预先保存的指纹进行比较,就可以验证他的真实身份。每个人包括指纹在内的皮肤纹路在图案、断点和交叉点上各不相同,呈现唯一性且终生不变。依靠这种唯一性和稳定性,我们才能创造指纹识别技术。指纹识别主要根据人体指纹的纹路、细节特征等信息对操作或被操作者进行身份鉴定,得益于现代电子集成制造技术和快速而可靠的算法研究,已经开始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目前生物检测学中研究最深入,应用最广泛,发展最成熟的技术。
在指纹识别技术上,目前市面上终端厂商主要把指纹识别放在背面、侧面,对于消费者而言,背面指纹识别无法直接看到指纹模组,侧面指纹识别由于整机机身越来越薄而识别面积过小,使用体验均不好,而且影响美观。
正面屏下指纹识别是未来趋势,但是目前采用的正面屏下指纹主要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屏,其原理是:OLED屏下的指纹识别模组利用OLED屏本身具备的透光特性,接收OLED屏自身发出的经过手指反射后形成的反射光检测指纹,但是由于OLED屏的穿透率原因,体验并不是很好。同时,由于液晶显示(liquidcrystal display,LCD)屏的发光原理和具体结构和OLED屏不同,对于LCD屏而言,其背光模组具有不透光性,因为背光光源的影响,正面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并不适用LCD屏。因此如何实现OLED屏和LCD屏通用的屏下指纹识别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正面屏下指纹识别对于OLED面板和LCD面板均存在不同的技术难度、且不能通用、不能实现真正的全面屏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屏和屏下指纹识别电子设备,在不改变现有LCD/OLED显示结构的情况下,无挖孔,不影响光学显示效果、实现了正面屏下指纹识别,实现真正意义的全面屏。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屏盖板,所述屏盖板包括可视区和非可视区;所述可视区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槽面上设有ITO膜,所述ITO膜用于接收指纹产生的反射光线并将光信号传递给光电转换单元,所述光电转换单元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所述屏盖板的非可视区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所述第二凹槽的下方设有光源,所述第二凹槽远离可视区的槽壁上设有反射涂层,所述非可视区的屏盖板上设有将光反射到可视区的反射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的相对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第二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片固定在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上,所述反射片向所述ITO膜方向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为LED灯或红外灯。
进一步地,所述光电转换单元电连接有柔性电路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57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