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图神经网络模型训练方法、软件缺陷检测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86945.6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8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高栋栋;江云松;陈睿;高猛;于婷婷;李超;滕俊元;贾春鹏;王峥;杨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轩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N3/04 | 分类号: | G06N3/04;G06N3/08;G06F11/36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陈鹏 |
地址: |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科学院***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神经网络 模型 训练 方法 软件 缺陷 检测 系统 | ||
1.一种图神经网络模型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构建的软件缺陷数据集,获取用于进行图神经网络模型训练的训练软件函数,及用于图神经网络模型训练的测试软件函数,所述训练软件函数和所述测试软件函数预先标注有初始缺陷数据;
根据所述训练软件函数对应的多维代码属性,构建所述训练软件函数对应的初始多维代码属性图,并根据所述测试软件函数对应的多维代码属性,构建所述测试软件函数对应的目标多维代码属性图;
基于所述初始多维代码属性图对初始图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后的图神经网络模型;
基于所述目标多维代码属性图对所述训练后的图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测试,获取由所述训练后的图神经网络模型输出所述测试软件函数对应的预测缺陷数据;
在所述初始缺陷数据和所述预测缺陷数据匹配的情况下,将所述训练后的图神经网络模型作为最终的目标图神经网络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训练软件函数对应的多维代码属性,构建所述训练软件函数对应的初始多维代码属性图,并根据所述测试软件函数对应的多维代码属性,构建所述测试软件函数对应的目标多维代码属性图,包括:
根据所述训练软件函数的源代码对应的静态结构信息、控制流信息、变量的传递信息和函数调用信息,构建得到所述初始多维代码属性图;
根据所述测试软件函数的源代码对应的静态结构信息、控制流信息、变量的传递信息和函数调用信息,构建得到所述目标多维代码属性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初始多维代码属性图对初始图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后的图神经网络模型,包括:
根据所述初始多维代码属性图中的图节点,确定所述图节点对应的节点向量;所述图节点包括所述训练软件函数的源代码和源代码类型;
根据所述初始多维代码属性图中的各条边,确定各条边对应的边向量;所述边包括边的类型和类型的属性值;
将所述节点向量和所述边向量输入至所述初始图神经网络模型,以对所述初始图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所述训练后的图神经网络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多维代码属性图对所述训练后的图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测试,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多维代码属性图中的图节点,确定所述图节点对应的节点向量;所述图节点包括所述测试软件函数的源代码和源代码类型;
根据所述目标多维代码属性图中的各条边,确定各条边对应的边向量;所述边包括边的类型和类型的属性值;
将所述节点向量和所述边向量输入至所述训练后的图神经网络模型,以对所述训练后的图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测试。
5.一种软件缺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测试软件函数;
根据所述待测试软件函数对应的多维代码属性,构建所述待测试软件函数对应的多维代码属性图;
将所述多维代码属性图输入至目标图神经网络模型,并获取由所述目标图神经网络模型输出的所述待测试软件函数对应的软件缺陷分类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测试软件函数对应的多维代码属性,构建所述待测试软件函数对应的多维代码属性图,包括:
根据所述待测试软件函数对应的静态结构信息、控制流信息、变量的传递信息和函数调用信息,构建得到所述多维代码属性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多维代码属性图输入至目标图神经网络模型,并获取由所述目标图神经网络模型输出的所述待测试软件函数对应的软件缺陷分类结果,包括:
根据所述多维代码属性图中的图节点,确定所述图节点对应的节点向量;所述图节点包括所述软件函数的源代码和源代码类型;
根据所述多维代码属性图中的各条边,确定各条边对应的边向量;所述边包括边的类型和类型的属性值;
将所述节点向量和所述边向量输入至所述目标图神经网络模型,并获取由所述目标图神经网络模型输出的所述待测试软件函数对应的软件缺陷分类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轩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轩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694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烹饪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阀门的智能防火气动执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