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隧道涌水的施工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87321.6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24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魏良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良帅 |
主分类号: | E21D11/18 | 分类号: | E21D11/18;E21D11/38;E21D19/04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张云波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隧道 施工 支护 体系 方法 | ||
1.一种用于隧道涌水的施工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环拱装置(1)、防水机构(2)、顶撑装置(7)和上环拱装置(4),上环拱装置(4)紧贴隧道开挖轮廓线上,防水机构(2)装配于支撑环拱装置(1)与上环拱装置(4)之间;顶撑装置(7)抵靠于支撑环拱装置(1)上;所述防水机构(2)包括防水卷材(2-1),防水卷材(2-1)沿隧道长度方向铺设,该防水卷材(2-1)由柔性材料制成,该防水卷材(2-1)贴合于支撑环拱装置(1)上;防水卷材(2-1)贴合于支撑环拱装置(1)的隧道轮廓面上,相邻两个固定点之间防水卷材(2-1)的长度大于相邻两个固定点之间的距离;所述支撑环拱装置(1)最底端上环拱单元(10)形成有装配腔(1-1),装配腔(1-1)内安装有防水张紧端(8);与此相对应的,支撑环拱单元(15)端部布设有与防水张紧端(8)相适配的防水顶紧部(9);防水卷材(2-1)穿过防水张紧端(8)与防水顶紧部(9);防水顶紧部(9)通过顶撑装置(7)顶升,用于将防水卷材(2-1)紧贴于防水张紧端(8)与防水顶紧部(9)之间;所述防水张紧端(8)包括张紧弹簧(8-1)和张紧轮(8-2);张紧弹簧(8-1)的一端固设于装配腔(1-1)顶部,张紧弹簧(8-1)的另一端连接张紧轮(8-2);所述防水顶紧部(9)包括防水端墙(9-1),防水端墙(9-1)固设于支撑环拱单元(15)底部,防水端墙(9-1)呈V形结构,防水端墙(9-1)上固设有顶紧柱(9-2),顶紧柱(9-2)与张紧轮(8-2)相抵靠,用于将防水卷材(2-1)夹紧;所述顶撑装置(7)包括机械箱(3)、固设于机械箱(3)上的下支撑套筒(25),下支撑套筒(25)底部套接有弹簧(23),弹簧(23)顶部设置有弹簧隔板(24),弹簧隔板(24)上设置有上支撑杆(26),上支撑杆(26)套接于下支撑套筒(25)内,弹簧隔板(24)的两侧连接有绳子(22),与此相对应的,机械箱(3)内设置有用于连接绳子(22)的动力机构;所述机械箱(3)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两组轮子(19),轮子(19)等距布设于机械箱(3)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涌水的施工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环拱装置(4)包括由多个上环拱单元(10)连接而成一个上环形内撑环拱;所述支撑环拱装置(1)由多个支撑环拱单元(15)连接而成一个下环形内撑环拱;相邻上环拱单元(10)连接处与相邻支撑环拱单元(15)连接处交错布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涌水的施工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撑装置(7)还包括底箱(46),底箱(46)底部设置有轮轴(28),轮轴(28)两侧设置有支撑轮(29),底箱(46)顶部固设有底板(37);底板(37)上固设有T型杆(34),T型杆(34)两侧设置有钢架(36),钢架(36)靠近T型杆(34)的一端形成有钢架凹槽(35),T型杆(34)套接于钢架凹槽(35)内,并通过定位调节机构连接;所述定位调节机构包括固设于两侧钢架(36)上的固定环(38),两侧的固定环(38)上套接有螺纹杆(39),固定环(38)与螺纹杆(39)的连接处设置有螺母(27);所述底板(37)的两侧形成有凹槽(32),钢架(36)底部滑动连接于凹槽(32)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涌水的施工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固设于机械箱(3)内的隔板(20),隔板(20)上固设有能源箱(17)和电机(18),能源箱(17)与电机(18)通过导线(21)连接;绳子(22)的一端连接弹簧隔板(24),另一端连接电机(18)。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隧道涌水的施工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7)的两侧端部设置有旋转环(31),旋转环(31)上转动连接有支撑杆(30),与此相对应的,钢架(36)底部设置有若干与支撑杆(30)相适配连接的倒钩面板(33),支撑杆(30)连接于倒钩面板(33)上,用于限制钢架(36)在凹槽(32)内的滑动;所述钢架(36)呈三角形状。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隧道涌水的施工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上环拱装置(4)制作,紧贴隧道依次连接上环拱单元(10);最终形成上环形内撑环拱;
步骤(2),支撑环拱装置(1)制作,在隧道支撑环拱单元(15)底部适当范围安装,并且支撑环拱单元(15)与上环拱单元(10)之间预留安装防水卷材(2-1)的位置;
步骤(3),安装防水卷材(2-1),在支撑环拱单元(15)与上环拱单元(10)之间及隧道边墙全断面铺设防水卷材(2-1),并且该防水卷材(2-1)延伸至上环拱单元(10)与支撑环拱单元(15)连接处外侧,使得防水张紧端(8)与防水顶紧部(9)通过顶撑装置(7)夹紧;
步骤(4),临时顶撑装置(7)施工,将临时支撑架移动至隧道中需要加固的部位,然后调节底板(37)两端的支撑杆(30),使支撑杆(30)脱离倒钩面板(33);然后调节螺母(27),转动螺母(27)使钢架(36沿着螺纹杆(39)向外移动,使支撑架的钢架宽度扩大,使工作人员可以完成隧道中的各个部位施工;然后调节支撑杆(30),使支撑杆(30)紧贴倒钩面板(33),并形成一个三角形,起到限制钢架(36)移动的效果;
步骤(5),移动临时支撑架,调节钢架(36),使支撑架的宽度缩小,增加隧道与支撑架之间的距离,使支撑架可以自由移动,然后移动支撑架到下一个施工段;
步骤(6),伸缩式钢架顶撑施工;将伸缩式钢架顶撑移动到拼装好的内撑环拱底下,然后释放电机(18)中的绳子(22),使该体系中的弹簧(23)储存的弹性势能释放,弹簧(23)带动弹簧隔板(24)上升,最终使上支撑杆(26)上升至内撑环顶部,进一步加固内撑环,使其不会出现松散现象;另外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在同一内撑环布置多道伸缩式钢架;
步骤(7),重复上述步骤(1)至步骤(6),使该隧道每隔一段距离布置一道内撑环,令整段隧道得到支护;并且防止隧道涌水;
步骤(7),隧道加固;上述步骤使隧道的变形得到控制,可以较好的进行隧道的局部加固;
步骤(8),支护拆除;待隧道的局部加固完成后,首先开启电机(18),将移动伸缩式钢架顶撑的绳子(22)收缩,使上支撑杆(26)下移,固定绳子(22)并关闭电机(18),然后将临时支撑架移动至其他位置;将临时支撑架移动至环拱下部,施工人员在支撑架上将环拱拆除,断开电磁铁的电源,然后施工人员从上往下将环拱逐个拆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良帅,未经魏良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732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