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扭簧强扭装置及强扭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87326.9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53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水仙;任双宁;于格;张享倩;赵艳华;田伟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星航机电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12 | 分类号: | F16F1/12;F16F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巴晓艳 |
地址: | 10007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扭簧强扭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弹簧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扭簧强扭装置和方法。该扭簧由扭簧丝盘绕而成,第一端为向内盘绕端,第二端为向外延伸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强扭装置包括芯轴、固定盘、可转动盘、芯轴限位部件,扭簧环绕于所述芯轴上,所述固定盘安装于芯轴一端,安装后位置保持不变;所述可转动盘安装于芯轴另一端,用于在固定扭簧第二端并可转动至强扭角度后,通过芯轴限位部件固定在所述强扭角度。该装置可在不借助复杂专用设备的情况下,完成扭簧的强扭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弹簧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扭簧强扭装置。
背景技术
扭簧作为一种重要的机械弹性元件,具有非常广泛的使用范围。为减小工作过程中的塑形变形,扭簧一般在使用前需要进行强扭处理,对扭簧加以一定的扭矩至使其材料表层应力超过屈服点状态下,保持一定时间,使表层产生负剩余应力,心部产生正剩余应力,以达到强化或稳定尺寸的一种工艺方法。现有的扭簧强扭装置多为机电(液)一体化产品,结构复杂,成本较高,适用于大批量的扭簧强扭处理,而在进行单件或小批量扭簧生产时,出于成本的考虑,更需要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简易扭簧强扭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扭簧强扭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可在不借助复杂专用设备的情况下,完成扭簧的强扭处理。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扭簧强扭装置,所述扭簧由扭簧丝盘绕而成,第一端为向内盘绕端,第二端为向外延伸端,所述扭簧强扭装置包括芯轴、固定盘、可转动盘、芯轴限位部件,
扭簧环绕于所述芯轴上,
所述固定盘安装于芯轴一端,安装后位置保持不变;
所述可转动盘安装于芯轴另一端,用于在固定扭簧第二端并转动至强扭角度后,通过芯轴限位部件固定在所述强扭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芯轴为阶梯状轴类零件,包括:
中间段,扭簧环绕于所述芯轴的中间段上,所述中间段包括中间段第一端和中间段第二端,所述中间段第一端设有长圆槽,扭簧第一端的扭簧丝插入并固定在所述长圆槽中;
芯轴第一端,从中间段第一端延伸形成,固定盘安装于所述芯轴第一端,截面为长圆形状,端面上设有螺纹孔;
芯轴第二端,从中间段第二端延伸形成,可转动盘安装于所述芯轴第二端,截面为长圆形状,端面上设有螺纹孔。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段的两个端面与芯轴第一端和芯轴第二端的端面彼此平行;所述中间段的直径大于芯轴第一端、芯轴第二端的直径,且中间段直径小于扭簧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盘为外六方盘状结构,中间设有第一长圆孔,所述芯轴第一端穿过所述长圆孔,并通过挡圈和螺钉将固定盘固定在所述芯轴第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可转动盘为外六方盘通过状结构,中间设有一中心圆孔,所述芯轴第二端穿过所述中心圆孔;所述中心圆孔附近设有扭簧丝安装孔,扭簧第二端的扭簧丝穿过并固定在所述扭簧丝安装孔中;所述中心圆孔附近还设有第一角度限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芯轴限位部件位于芯轴第二端上、所述可转动盘的外部,包括芯轴限位块和芯轴限位销,所述芯轴限位块套设在所述芯轴第二端上;所述芯轴限位销穿过芯轴限位块。
进一步的,所述芯轴限位块为平板状结构,平板状结构平面一侧上设有第二长圆孔,所述芯轴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长圆孔;平板状结构平面一侧上设有第二角度限位孔,第二角度限位孔与第一角度限位孔的大小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芯轴限位销的直径略小于第一角度限位孔和第二角度限位孔的直径,长度大于可转动盘和芯轴限位块的厚度之和。
进一步的,当扭簧被强扭至强扭角度后,所述芯轴限位销插入穿过第一角度限位孔与第二角度限位孔,限制可转动盘和芯轴之间发生相对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星航机电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星航机电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73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