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玻璃标签纸无水清洗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87330.5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7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阮菊俊;秦保家;刘威奇;梁颖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B08B7/00 | 分类号: | B08B7/00;B08B13/00;B07B7/01;B01D45/1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朱忠俊 |
地址: | 5102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标签 无水 清洗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废玻璃标签纸无水清洗方法及装置,其中废玻璃标签纸的无水清洗装置,包括可使废玻璃产生机械碰撞的标签分离系统、用于提升所述标签分离系统温度的加热系统、用于抽离标签的抽风系统,所述标签分离系统与所述加热系统、所述抽风系统均连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通过废玻璃的机械碰撞同时利用热能融化标签上的热熔胶的废玻璃标签纸无水清洗装置,缓解废玻璃环境污染的压力,提高废玻璃的回收利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废玻璃标签纸无水清洗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废玻璃的再利用可以划分为直接再利用和间接再利用两大类,直接再利用主要是包装行业未被损坏的玻璃瓶罐,对其进行分类,清洗,消毒后即可重新使用。间接再利用则是针对破损的玻璃及其制品,其一般会混杂标签、塑料,金属等杂质。同时,废玻璃上标签的存在,对后续废玻璃、塑料、金属等物质的分离纯化造成很大的制约。因此,要想实现废玻璃的资源最大化,对废玻璃上标签的去除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而目前,废玻璃标签的去除常采用水力清洗工艺,而清洗每吨废玻璃会产生0.4吨废水,造成水资源浪费及二次污染。
中国专利CN105344696A公开了一种采用水洗工艺对废灯管玻璃进行回收,但清洗废水二次污染的问题未得到妥善处理。因此,废玻璃标签的无水清洗技术因其环境友好性,愈发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
中国专利CN207479176U公开了一种用于废玻璃分拣的无水去标签机,该技术通过螺旋桨叶带动玻璃颗粒翻转,产生摩擦碰撞促使标签被除去,但未考虑到标签使用的热熔胶粘性较强,用该方式去除标签时容易残留,处理不彻底,影响玻璃颗粒的后续再利用。
综上,废玻璃上标签的水洗去除工艺,会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产生二次污染。而无水清洗工艺中,废玻璃标签上热熔胶难以去除彻底,极大的限制了废玻璃的深度资源化。因此,针对目前废玻璃上标签去除技术和装置的不足,迫切需要一套去除废玻璃上标签的无水清洗技术及装置,缓解废玻璃环境污染的压力,提高废玻璃的回收利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通过废玻璃的机械碰撞同时利用热能融化标签上的热熔胶的废玻璃标签纸无水清洗装置,缓解废玻璃环境污染的压力,提高废玻璃的回收利用价值。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废玻璃标签纸无水清洗装置,包括可使废玻璃产生机械碰撞的标签分离系统、用于提升所述标签分离系统温度的加热系统、用于抽离标签的抽风系统,所述标签分离系统与所述加热系统、所述抽风系统均连接。
本发明的标签分离系统利用使废玻璃产生机械碰撞的原理,使标签在废玻璃碰撞过程中与废玻璃分离,加热系统用于提升标签分离系统的温度,使标签上的热熔胶融化进而进一步易于标签的从废玻璃上脱落,抽风系统用于抽离脱落的标签使标签从标签分离系统中排出。本发明整个去除废玻璃标签的过程无水化操作,运行成本低,绿色高效,避免了传统水洗工艺去除废玻璃上标签过程中水资源的浪费和二次污染的产生,为现行废玻璃的去标签处理提供了一种绿色高效的无水清洗装置。
优选地,所述标签分离系统包括滚筒、用于使滚筒转动的动力单元,所述滚筒与所述动力单元连接,所述滚筒一端设有进料口,另一端设有出料口。
优选地,所述动力单元包括齿圈、用于驱动所述齿圈转动的齿轮、旋转电机,所述齿圈套接于所述滚筒外侧,所述齿轮与所述齿圈啮合并与所述旋转电机连接。
优选地,所述加热系统为若干套接于所述滚筒外侧的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与所述齿圈错位设置,在所述加热管外还套接有滚圈。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加热系统进行温度调节的温度控制系统,所述温度控制系统与所述加热系统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73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