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内倒角方法及模内倒角的级进模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88282.1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18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翼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08 | 分类号: | B21D37/08;B21D53/24;B21D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403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倒角 方法 级进模 | ||
1.一种模内倒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通过多次冲压得到螺母柱,所述螺母柱内通孔的直径小于设定的通孔尺寸;
2)通过计算得到所述通孔顶部的内倒角需要挤压的材料的体积,假设该体积为X;
3)再在所述螺母柱的顶部外圈冲压外倒角,假设冲压所述外倒角挤压的材料的体积是Y,则Y=X;
4)再次对螺母柱内所述通孔进行冲孔,冲孔后所述通孔的直径等于所述通孔的设定尺寸;
5)对步骤4)中得到的所述通孔顶部进行冲压,得到内倒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倒角方法所用的级进模,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粗冲孔工位、导外角工位、精冲孔工位和导内角工位,所述粗冲孔工位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模上的第一顶杆和设置在下模上的第一基座,所述上模下压时,所述第一顶杆冲穿冲压件形成通孔,所述第一基座上设置与冲压件上所述通孔外壁的配合第一凹槽,所述导外角工位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模上的第一顶块和设置在所述下模上的第二基座,所述第一顶块与所述通孔的内壁相接触,所述第二基座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冲压件的外壁相接触,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周圈设置有内倒角,所述精冲孔工位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模上的第二顶杆和设置在所述下模上的第三基座,所述第三基座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外壁相配合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二顶杆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导内角工位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模上的第四基座,所述第四基座上设置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第四顶杆,所述第四凹槽与所述通孔外壁相配合,所述通孔的末端外导角处与所述第四凹槽具有一定的间隙,所述第四顶杆与所述通孔的末端的内圈相接触,所述第四顶杆与所述通孔相接触的位置设置有外导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内倒角的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三凹槽的底部设置有排屑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内倒角的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顶杆分为直径较小的第一部分和直径较大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通过所述外导角过度,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通孔的内壁相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翼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翼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828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纤维聚乳酸填充母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汽车线束自动捆扎缠绕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