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祛黄褐斑的天然植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89010.3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39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王莉;王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鸿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47/69 | 分类号: | A61K47/69;A61K36/898;A61P17/00;A61K31/047;A61K3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范登峰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医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褐斑 天然 植物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祛黄褐斑的天然植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天然植物组合物包括天然植物提取物、改性根皮素包合物、叶黄素包合物。天然植物提取物是从刺梨、桑白皮、洋甘菊、黄芪、丹参等植物中提取得到,该提取去具有抗氧化、调节人体内循环,清除皮肤及体内淤积毒素,阻止黄褐斑新发的功效。利用2‑溴乙胺氢溴酸盐、环氧大豆油、β‑环糊精对根皮素进行综合改性,得到水溶性强、稳定性高的改性根皮素,使根皮素充分发挥其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消除黑色素沉淀;其与天然植物提取物、叶黄素包合物共同作用,可达到深度祛除和预防黄褐斑的效果。由本发明天然植物组合物制备的外敷霜,已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祛黄褐斑的天然植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对称性斑片状色素沉着病,常对称分布于颜面、两颊、鼻、口唇周围及颏部等处,无明显自觉症状,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有少数男性也会出现黄褐斑。面部黄褐斑在面部的蔓延不亚于间接毁容,多数女性因此失去美丽和魅力,变得缺乏自信,抑郁自卑,不愿意面对朋友,久而久之压抑的情绪导致内分泌进一步失调,催生更多的黑色素堆积在面部,这样就造成了面部黄褐斑越长越多的现象,而面部黄褐斑让女性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极大影响。黄褐斑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可能的相关因素也较多,不过迄今为止研究者较普遍认可的说法是:人体内分泌紊乱、遗传、紫外线照射、辐射引起的组织细胞间的微细循环受淤阻,细胞溶解死亡,黑色素增多形成色斑沉着所造成的。
而中医认为产生面部黄褐斑的病因是:精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或气血痰瘀积滞皮下,色素沉着而致;或肝郁气滞,郁久化热,灼伤阴血,致使颜面气血失和而发病;或脾虚生湿,湿热蕴结,上蒸于面所致;也有人认为与冲任有关,冲任起胞宫,最终上行至面部,肝郁血滞伤冲任,气血不能上荣于面,因此治疗黄褐斑最有效的途径是,调整内分泌,消除体内虚、瘀、湿、热,使人体机能恢复到良好的生理状态,因此中药内调外治才是祛黄褐斑的重要方式。
目前常见的西医治疗黄褐斑主要采用避光剂、维生素类、止血环酸等一些以化学脱色为主的药物进行治疗,这种方法首先使患者皮肤的角质层脱落,进而使用激光等方法除去黑色素颗粒。虽然能够淡化患者脸上的黄褐斑,但往往会造成患者皮肤色素脱落不均匀,有的甚至会加重病情,且对于内在肤质调理没有根本的作用;一部分产品还存在铅、汞超标问题,因此未能得到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天然植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祛黄褐斑的天然植物组合物,天然植物组合物主要包括天然植物提取物和添加剂。
进一步的,所述天然植物提取物由以下原料制得,按重量份数计,刺梨5~15份、玫瑰5~15份、桑白皮8~12份、洋甘菊8~12份、白芨8~12份、甘草15~20份、白芷5~15份、黄芪15~20份、丹参9~13份、芦荟9~13份、当归15~20份、覆盆子5~8份、川芎8~12份、沙棘油15~20份。
进一步的,所述添加剂分主要由改性根皮素包合物、叶黄素包合物制得;所述改性根皮素包合物与叶黄素包合物的质量比为5:1。
进一步的,所述改性根皮素主要由根皮素、环氧大豆油、β-环糊精溶液反应制得。
进一步的,所述叶黄素包合物主要由叶黄素、吐温、β-环糊精溶液反应制得;所述叶黄素、吐温和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0.1:5:10。
一种祛黄褐斑的天然植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改性根皮素包合物;
(2)制备叶黄素包合物:
(3)将步骤(1)中制备的改性根皮素包合物与步骤(2)中制备的叶黄素包合物混合,制得添加剂;
(4)制备天然植物提取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鸿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鸿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90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