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树脂抛光轮的生产配方及其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89110.6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28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敏;沈中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晶菱磨料磨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D3/28 | 分类号: | B24D3/28;B24D3/34;B24D18/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1 | 代理人: | 周松强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树脂 抛光轮 生产 配方 及其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树脂抛光轮的生产配方及其生产工艺,该生产配方包括有100‑500g复合树脂、200‑750g磨料、1‑10g改性剂、0‑50g的辅料。在本发明中,采用复合树脂作为粘结剂,通过改性剂与复合树脂的配合作用,能够达到高切削效果所需的结合剂性能,再配合以生产实际要求调配的上述含量范围内的磨料与辅料,所制得的抛光轮切削性能好,具有优良的弹性和弯曲性,可完全取代传统布轮粘砂抛光方法,使用寿命长,节省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抛光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树脂抛光轮的生产配方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抛光轮用于工件表面及镀层抛光。不锈钢以其优良的耐腐蚀性能,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及较好的焊接性能,成为被广泛选用的工程材料。同时,通过不同的抛光加工方法,可以使各种不锈钢板材、管材、棒材、异型材的表面具有不同等级的表面光洁度,大大改善了不锈钢的外观。
对不锈钢成品板分解后,会得到许多不同规格尺寸的小的不锈钢板。这些小的不锈钢板,是在生产中最大量使用的不锈钢工件。由于各个厂家情况不同,他们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抛光;其中一种叫做“布轮粘砂”抛光,是不锈钢加工最常见的抛光方法之一,“布轮粘砂”抛光是用布轮粘结研磨材料(最常用的磨料是黑刚玉)的抛光,主要用在麻轮抛光前的粗抛工序,其优点在于其有很好的切削力,能高效的去除不锈钢氧化层及加工过程产生的披锋,但是,其缺点在于靠人工粘砂,过程较复杂,易造成人为操作差异,且粘好一次只能连续使用20分钟左右,然后就得重新处理干净后再重复粘砂,极度耗费人工,而且抛光过程易产生较大灰尘,造成车间环境差,一般也只能用于手动抛光机。
因此,亟需一种高性能的抛光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在申请号为CN201620509662.6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圆形抛光轮,包括圆形的抛光轮主体,所述抛光轮主体的表面沿圆周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棉布层,棉布层表面设置有数个叶片,叶片表面设置有抛光介质层,抛光轮主体上设置有阶梯孔,阶梯孔内设置有轴套,轴套上设置有轴孔。
上述专利公开的圆形抛光轮虽然在结构上做了改进,但是其基材还是选用麻布或布轮,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树脂抛光轮的生产配方及其生产工艺,所制得的抛光轮切削性能好,具有优良的弹性和弯曲性,可完全取代传统布轮粘砂抛光方法,使用寿命长,节省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树脂抛光轮的生产配方,包括有100-500g复合树脂、200-750g磨料、1-10g改性剂、0-50g的辅料。
在本发明中,采用复合树脂作为粘结剂,通过改性剂与复合树脂的配合作用,能够达到高切削效果所需的结合剂性能,再配合以生产实际要求调配的上述含量范围内的磨料与辅料,所制得的抛光轮切削性能好,具有优良的弹性和弯曲性,可完全取代传统布轮粘砂抛光方法,使用寿命长,节省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树脂包括有酚醛树脂、脲醛树脂、密胺树脂、环氧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在本发明中,酚醛树脂的耐热性、耐燃性、耐水性和绝缘性优良,耐酸性较好,机械和电气性能良好;脲醛树脂的绝缘性能好,耐磨性极佳,价格便宜;密胺树脂耐温程度好,耐磕碰、耐腐蚀;环氧树脂具有较好的粘接强度和耐化学性能;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是以聚乙烯醇为原料而合成的树脂,通过在侧链具有乙酰基和羟基,进而还具有缩醛基,从而能够表现出优异的强韧性、粘接性、交联性、吸湿性;聚氨酯树脂具有高强度、抗撕裂、耐磨等特;丙烯酸树脂耐光、耐候性佳,耐热,耐过度烘烤、耐化学品性及耐腐蚀等性能都极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晶菱磨料磨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晶菱磨料磨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91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