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宽谱大靶面红外目标生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89164.2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9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薛莲;李建华;金惠松;李志峰;牛振红;杜润乐;薛峰;蔡雯琳;赵茜;张力;束逸;刘佳琪;刘鑫;赵巨岩;刘洪艳;高路;彭程远;艾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N5/33 | 分类号: | H04N5/33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张欢 |
地址: | 1000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宽谱大靶面 红外 目标 生成 装置 | ||
1.一种超宽谱大靶面红外目标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阴极射线显像管、光学投影系统(9)、信号处理变换电路(11)、控制系统(12)、驱动信号线缆(13);
控制系统(12)控制待显示的场景图像的加载,发送给信号处理变换电路(11);信号处理变换电路(11)将待显示的场景图像转换为红外阴极射线显像管的驱动信号,通过驱动信号线缆(13)驱动红外阴极射线显像管生成红外辐射;红外阴极射线显像管生成红外辐射信号(5),光学投影系统(9)对红外辐射信号(5)进行准直输出,将红外辐射信号(5)转换为平行光投影到指定的出瞳位置,实现输出的红外辐射与被测的红外热像仪(10)视场匹配,入瞳与出瞳的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宽谱大靶面红外目标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红外阴极射线显像管包括:电子枪(1)、红外靶板(3)、红外窗口(4)、外壳(6)、冷却装置(7)、磁偏转控制装置(8);红外窗口(4)安装在外壳(6)前端,红外靶板(3)安装在外壳(6)后端,冷却装置(7)安装在红外靶板(3)后方,电子枪(1)安装在外壳(6)的侧支管内,磁偏转控制装置(8)安装在外壳(6)侧支管的外侧;外壳(6)内部为真空状态;
电子枪(1)在驱动信号的作用下,生成电子束(2),电子束(2)在磁偏转控制装置(8)的作用下实现聚焦与偏转,倾斜入射到红外靶板(3)上,红外靶板(3)产生的红外辐射信号(5)通过红外窗口(4)向外辐射;电子束(2)通过磁偏转控制装置(8)控制电子轰击红外靶板(3)的指定位置,完成红外显像;电子束(2)的强度控制输出的红外辐射信号(5)在红外热像仪(10)中像素点的灰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宽谱大靶面红外目标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子枪(1)采用磁聚焦电子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宽谱大靶面红外目标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红外靶板(3)上涂有红外荧光材料,红外荧光材料受到电子束(2)激发后产生红外辐射信号,发光余辉时间为12~13ms;电子束(2)的强度由控制系统(12)输入的图片亮点灰度大小决定,电子束(2)的偏转大小由控制系统(12)输入的图片亮点像素坐标位置决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宽谱大靶面红外目标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红外荧光材料采用多波段靶材料混合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超宽谱大靶面红外目标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3~12μm波段,红外窗口(4)的材料采用ZnS晶片,红外窗口(4)采用过渡玻璃和激光焊接工艺封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超宽谱大靶面红外目标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却装置(7)由金属材料制成,使红外靶板(3)的衬底温度保持均匀并将电子束(2)轰击下产生的焦耳热传递到外壳(6)外部,由热电制冷器冷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超宽谱大靶面红外目标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光学投影系统(9)采用反射透射相结合的方式,包括直径Φ220mm的卡式反射镜组的主镜(9-2)、卡式反射镜组的次镜(9-3)和Ge镜片(9-1),膜系保证2~12μm透过,出瞳(9-4)直径为Φ150mm,出瞳距离d1为900mm,圆视场为2.9°,光学系统中心遮挡尺寸为Φ1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未经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916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焦炉煤气深度脱硫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溶解乙炔设备传统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