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上油污处理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89182.0 | 申请日: | 202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9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茅克勤;王雪宝;马盼盼;王景琛;王子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海洋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棘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0 | 代理人: | 戴丽伟 |
地址: | 310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上 油污 处理 设备 | ||
1.一种海上油污处理设备,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正面设置有第一盖板(2),所述第一盖板(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U形安装架(3),所述U形安装架(3)的内壁通过螺钉与外壳(1)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外壳(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按压机构(4),所述外壳(1)的上表面开设有滑孔(5),所述滑孔(5)的内壁与按压机构(4)的表面接触,所述外壳(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开口(7);
所述外壳(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机构(8),所述第一支撑机构(8)位于开口(7)的下方,所述外壳(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机构(9),所述第二支撑机构(9)位于开口(7)与第一支撑机构(8)之间,所述外壳(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10),所述外壳(1)的背面开设有第一通孔(11),所述第一通孔(11)的内壁与驱动机构(10)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盖板(2)的内部开设有第二通孔(12),所述第二通孔(1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五轴承(13),所述第五轴承(13)的内壁与驱动机构(10)的表面接触;
所述第一支撑机构(8)的表面、第二支撑机构(9)的表面和驱动机构(10)的表面均设置有吸油布带(14),所述吸油布带(14)的上表面与按压机构(4)的底部接触,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收集漏斗(15),所述收集漏斗(15)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块(16),所述外壳(1)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块(17),所述第二支撑块(17)的上表面和外壳(1)的内壁均与第一支撑块(16)的内壁接触,所述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机构(18),所述第三支撑机构(18)位于收集漏斗(15)的下方;
所述第三支撑机构(18)的上表面设置有收油盒(19),所述收油盒(19)的表面与外壳(1)的内壁接触,所述第一盖板(2)的底部通过合页铰接有第二盖板(20),所述外壳(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1),所述固定块(21)的正面和第二盖板(20)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弹簧锁扣(22),所述外壳(1)的正面和收油盒(19)的正面均与第二盖板(20)的背面接触,所述外壳(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6),所述控制面板(6)分别与驱动机构(10)和按压机构(4)电连接,所述第一盖板(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配重块(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上油污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机构(4)包括V形支架(41),所述V形支架(41)的底部与外壳(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V形支架(4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液压推杆(42),所述液压推杆(42)的表面与滑孔(5)的内壁接触,所述液压推杆(4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U形支架(43),所述第一U形支架(43)位于外壳(1)的内部,所述第一U形支架(43)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44),所述第一轴承(4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45),所述第一转轴(4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滚筒(46),所述第一滚筒(46)的底部与吸油布带(14)的上表面接触,所述控制面板(6)与液压推杆(42)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上油污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8)包括第二U形支架(81),所述外壳(1)的左右两侧均与第二U形支架(81)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U形支架(81)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82),所述第二轴承(8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83),所述第二转轴(8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滚筒(84),所述第二滚筒(84)的表面与吸油布带(14)的内壁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上油污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机构(9)包括第三U形支架(91),所述外壳(1)的左右两侧均与第三U形支架(91)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U形支架(91)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92),所述第三轴承(9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93),所述第三转轴(9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滚筒(94),所述第三滚筒(94)的表面与吸油布带(14)的内壁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海洋科学院,未经浙江省海洋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918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