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曲面显示面板的膜层贴合设备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89235.9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1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刘苏伟;袁亚鸿;杨硕;古春笑;裴军强;吴耀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0 | 分类号: | G09F9/30;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范坤坤 |
地址: | 0655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曲面 显示 面板 贴合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曲面显示面板的膜层贴合设备及方法。该设备包括:支撑平台,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体和曲面保护盖板,其中柔性显示屏体贴合在曲面保护盖板的内表面,且柔性显示屏体包括平面显示区域和位于平面显示区域两侧的曲面边框显示区域;吸附平台,用于提供散热膜,其中散热膜包括平面散热区域和位于平面散热区域两侧的曲面散热区域;至少一个支撑结构,用于通过支撑曲面散热区域与曲面边框显示区域相邻的表面,将曲面散热区域和曲面边框显示区域间隔预设距离;滚轮,用于将曲面散热区域贴合至曲面边框显示区域远离曲面保护盖板一侧的表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提高了散热膜和柔性显示屏体的贴合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曲面显示面板的膜层贴合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曲面显示面板相对于传统的平面显示面板而言,在平面显示区域左右两侧的曲面边框显示区域可以进行显示,扩大了显示面板的可视角度,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显示装置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对曲面显示面板进行散热处理,在柔性显示屏体远离曲面保护盖板一侧表面贴合有散热膜。但是现有技术在贴散热膜时,散热膜的曲面散热区域和柔性显示屏体的曲面边框显示区域之间存在气泡,造成散热膜和柔性显示屏体的贴合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曲面显示面板的膜层贴合设备及方法,以提高散热膜和柔性显示屏体的贴合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曲面显示面板的膜层贴合设备,包括:
支撑平台,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体和曲面保护盖板,其中所述柔性显示屏体贴合在所述曲面保护盖板的内表面,且所述柔性显示屏体包括平面显示区域和位于所述平面显示区域两侧的曲面边框显示区域;
吸附平台,用于提供散热膜,其中所述散热膜包括平面散热区域和位于所述平面散热区域两侧的曲面散热区域;
至少一个支撑结构,用于通过支撑所述曲面散热区域与所述曲面边框显示区域相邻的表面,将所述曲面散热区域和所述曲面边框显示区域间隔预设距离;
滚轮,用于将所述曲面散热区域贴合至所述曲面边框显示区域远离曲面保护盖板一侧的表面,其中所述滚轮的转轴平行于所述平面散热区域和所述曲面散热区域的边界线。
该技术方案中,滚轮的转轴平行于平面散热区域和曲面散热区域的边界线,滚轮在曲面散热区域上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将曲面散热区域贴合至曲面边框显示区域远离曲面保护盖板一侧的表面,且在此之前,通过至少一个支撑结构支撑曲面散热区域与曲面边框显示区域相邻的表面,将曲面散热区域的未贴合区域和曲面边框显示区域间隔预设距离,可以避免曲面散热区域的未贴合区域和曲面边框显示区域贴合提前接触进而贴在一起,导致曲面散热区域的未贴合区域在和曲面边框显示区域之间存在气泡,造成散热膜的曲面散热区域和柔性显示屏体的曲面边框显示区域的贴合度不高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提高散热膜和柔性显示屏体之间的贴合度的技术效果。
可选的,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曲面散热区域接触的表面为磨砂表面。
该技术方案相比光滑表面,磨砂表面的支撑结构和散热膜接触面积大大降低,进而降低了散热膜和支撑结构之间的粘结强度,因此,在满足支撑结构用于支撑曲面散热区域与曲面边框显示区域相邻的表面,将曲面散热区域和曲面边框显示区域间隔预设距离的基础上,还可以达到降低曲面散热区域和支撑结构之间的粘结强度,较易分离支撑结构与曲面散热区域的技术效果,同时避免在分离支撑结构与曲面散热区域的过程中,损坏曲面散热区域的技术问题。
可选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单元、连杆和驱动装置,所述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单元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通过所述连杆带动所述支撑单元运动;
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挡片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92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