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式蒸汽蓄热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89384.5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56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蔡全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0/00 | 分类号: | F28D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胡建文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式 蒸汽 蓄热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式蒸汽蓄热器,包括壳体,壳体的轴线平行于竖向;壳体的下部设有进水管和至少一个进气管,至少部分进气管与壳体内壁相切;壳体的顶部设有排气管,壳体内腔的上部布置有汽水分离器并且该汽水分离器位于排气管的下方。本发明采用立式壳体,可有效地节省占地面积;由于进气管与壳体内壁相切,气流切向地进入壳体内,因此有足够长的行程与水体混合,可以更好地与水体进行动量和热量交换,从而提高蒸汽蓄热效果;切向进入的气流能使水体作旋转运动,能显著地加强汽水混合效果以及壳体内各区域的水体混合效果。本发明中,蓄热器壳体内部无管道、无喷嘴、无汽水混合装置,结构简单、运行可靠,能显著地减少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蒸汽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式蒸汽蓄热器。
背景技术
由于转炉炼钢是周期性的,只有在吹氧的时候才有蒸汽产生,且在整个冶炼吹氧期间,蒸汽量忽高忽低,发生急剧的变化。为了余热蒸汽的充分利用,提高能量使用效率,当前,普遍采用蓄热器以平衡短时尖峰蒸汽量,在蒸汽量大时进行蓄热,蒸汽量小时通过该蓄热器产汽,可保证余热蒸汽的利用连续性。
目前,一般采用卧式圆柱形蓄热器,也有少部分炼钢车间采用球形蓄热器。现有技术中的卧式圆柱形蓄热器和球形蓄热器占地面积大,壳体内部通常设有蒸汽管道、汽水混合器及承载蒸汽管道和汽水混合器的框架结构,结构复杂,即增加了成本,也增加了对壳体的作用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式蒸汽蓄热器,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式蒸汽蓄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轴线平行于竖向;所述壳体的下部设有进水管和至少一个进气管,至少部分进气管与壳体内壁相切;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排气管,壳体内腔的上部布置有汽水分离器并且该汽水分离器位于所述排气管的下方。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进气管有多个,各所述进气管在所述壳体上分布形成至少一个进气层,每一所述进气层包括沿所述壳体周向环设并且均与壳体内壁相切的多个进气管,每一所述进气层所形成的气流呈旋流态。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各所述进气管的喷气方向均为斜向上方向。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壳体的顶部呈上窄下宽的半球形穹顶。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汽水分离器布置于所述半球形穹顶的底端。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壳体包括圆柱形主体,所述半球形穹顶连接于所述圆柱形主体的顶端,所述圆柱形主体的高度为其直径的1~3倍。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放散管,于所述放散管上设有放散阀。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壳体为压力容器钢制壳体。
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相较于常规的卧式蒸汽蓄热器和球形蒸汽蓄热器,本发明提供的蒸汽蓄热器,采用立式壳体,可有效地节省占地面积。由于进气管与壳体内壁相切,气流切向地进入壳体内,因此有足够长的行程与水体混合,可以更好地与水体进行动量和热量交换,从而提高蒸汽蓄热效果;切向进入的气流能使水体作旋转运动,能显著地加强汽水混合效果以及壳体内各区域的水体混合效果。有别于传统的在蓄热器内部设置蒸汽管道和汽水混合器的结构,本发明中,蓄热器壳体内部无管道、无喷嘴、无汽水混合装置,结构简单、运行可靠,能显著地减少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立式蒸汽蓄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93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