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指纹识别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90067.5 | 申请日: | 202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80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张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40/13 | 分类号: | G06V40/13;H10K59/10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张晓薇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指纹识别 驱动 方法 显示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指纹识别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基板;位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子像素及指纹识别单元;其中,所述子像素包括像素驱动电路及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电性连接的发光器件,所述指纹识别单元包括集成感光传感器的指纹识别电路;所述指纹识别电路与所述发光器件以及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电性连接。本申请可单独控制显示面板的部分发光器件发光来为指纹识别单元中的感光传感器提供识别指纹信息的光源,从而使显示面板的任意区域都能为感光传感器提供指纹信息的光源指纹识别区,增大指纹识别面积,从而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指纹识别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屏下指纹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移动显示终端,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包括电容式、光学式和超声波式,其中光学式指纹识别方案是目前的主流识别技术之一。
而在应用光学式指纹识别方案的OLED显示屏中,光电传感器模块通常被设置于面板下方的特定区域,利用光穿透OLED的子像素之间的缝隙获取指纹信息。由于该方案对于面板的光穿透率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对面板的指纹识别区域进行特殊设计处理,提高该区域的光穿透率。
然而,由于光电传感器所占面板的面积较小,且被设置于特定的指纹识别区域,因此极大地限制了指纹识别的便利性;另外,由于目前显示屏趋向于轻薄化发展,因此需要减小光电传感器占用显示面板的内部空间。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指纹识别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用以增大显示面板指纹识别面积,同时,减小感光传感器占用所述显示面板的内部空间面积,使显示面板轻薄化,减少体积和重量。
为实现上述功能,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
位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像素单元;其中,
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子像素及指纹识别单元,所述指纹识别单元包括集成感光传感器的指纹识别电路、及与所述指纹识别电路电性连接的发光器件。
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指纹识别电路包括:
发光驱动电路,所述发光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开关薄膜晶体管、第一驱动薄膜晶体管以及第一存储电容;
光电传感器电路,所述光电传感器电路包括第三开关薄膜晶体管、第二存储电容、第二驱动薄膜晶体管以及感光传感器;
集成电路,所述集成电路与所述光电传感器电路电性连接。
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在所述发光驱动电路中,所述第一开关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接入第一工作电压信号,所述第一开关薄膜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数据信号走线,所述第一开关薄膜晶体管的第二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存储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栅极;
所述第一存储电容的第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开关薄膜晶体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一存储电容的第二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薄膜晶体管的第一端和电源正电压;
所述第一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存储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开关薄膜晶体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一驱动薄膜晶体管的第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存储电容的第二端和电源正电压,所述第一驱动薄膜晶体管的第二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开关薄膜晶体管的第一端;
所述第二开关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接入第二工作电压信号,所述第二开关薄膜晶体管的第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薄膜晶体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薄膜晶体管的第二端电性连接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和所述发光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00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垃圾热解炉
- 下一篇:一种手持式混凝土粗糙度三维检测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