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以防止针刺伤的静脉留置针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90372.4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7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高静;胡雪慧;刘利琴;刘云云;张美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兰锋盛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04 | 代理人: | 罗炳锋 |
地址: | 71003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以 防止 针刺 静脉 留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以防止针刺伤的静脉留置针及其使用方法,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包括导管座,所述导管座的底端卡接有针座,所述针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伸缩胶管,且伸缩胶管位于导管座内,所述伸缩胶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针尖保护塞。该可以防止针刺伤的静脉留置针及其使用方法,通过设置针座、伸缩胶管、针尖保护塞和穿刺针,在医护人们使用穿刺针导引导管进入到血管内,使用针柄把针座从导管座内抽出,针座带动穿刺针从导管内退出,由于伸缩胶管完全被拉伸变长的长度与穿刺针退到针尖保护塞内的长度相等,使得穿刺针在被抽出后,不会因为操作失误而误伤到别人,从而起到了防止穿刺针刺伤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以防止针刺伤的静脉留置针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静脉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管针,核心的组成部件包括可以留置在血管内的柔软的导管,以及不锈钢的穿刺引导针芯。使用时将导管和针芯一起穿刺入血管内,当导管全部进入血管后,回撤出针芯,仅将柔软的导管留置在血管内从而进行输液治疗。传统的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操作抽出穿刺针芯时,粘有病人血液的针芯尖极有可能造成医护人员的误伤和感染,并且废弃的裸露穿刺针芯对环境造成污染,并给医疗垃圾专项处理造成困难,因此也存在严重的社会危害隐患。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防止针刺伤的静脉留置针及其使用方法,解决了传统的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操作抽出穿刺针芯时,粘有病人血液的针芯尖极有可能造成医护人员的误伤和感染,并且废弃的裸露穿刺针芯对环境造成污染,并给医疗垃圾专项处理造成困难,因此也存在严重社会危害隐患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以防止针刺伤的静脉留置针,包括导管座,所述导管座的底端卡接有针座,所述针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伸缩胶管,且伸缩胶管位于导管座内,所述伸缩胶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针尖保护塞,所述针尖保护塞卡接在导管座内,所述针尖保护塞的上表面搭接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设置在导管座内,所述环形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塞,所述密封设置在导管座内;
所述针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穿刺针,所述穿刺针的顶端依次穿过伸缩胶管、针尖保护塞、环形板和密封塞并且延伸到导管座的上方,所述穿刺针的表面套接有导管,所述导管的底端与导管座的顶端相连通,所述导管座左侧面的上方与导管座延长臂相连通,所述导管座延长臂内设置有延长管,所述延长管的一端与密闭式输液接头相连通,所述密闭式输液接头的左侧面设置有冲管口。
优选的,所述导管座内设置有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的上表面搭接在针尖保护塞的下表面。
优选的,所述穿刺针正面的下方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导管座内。
优选的,所述穿刺针的表面设置有留置针保护套,所述留置针保护套的底端卡接在导管座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延长管的表面卡接有封管夹。
优选的,所述针座的右侧面设置有针柄,所述针柄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一种可以防止针刺伤的静脉留置针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使用时,在穿刺点上方的15—30厘米处扎上止血带,然后对患者的穿刺点进行消毒,此时护士右手手持针柄与皮肤呈15—30度之间进针,见到导管座内回血现象,再继续进2厘米左右退穿刺针少许,再将导管缓慢送入血管内;
S2、当导管送入血管后,松开止血带,此时使用针柄带动针座脱离导管座,针座向下运动带动伸缩胶管伸长,当穿刺针的针尖退到针尖保护塞内,此时伸缩胶管完全展开,继续抽动针柄,针座通过伸缩胶管带动针尖保护塞脱离导管座,然而穿刺针抽出后,其针尖部位会停留在针尖保护塞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03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