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90470.8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94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开;林城彬;马万里;陈欢欢;阳超;何树平;路来强;林森;上官承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8/30 | 分类号: | G06F8/30;G06F8/41;G06F8/65;G06F8/71;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魏润洁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田街道益田路5033号平安金融中心27层(东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交互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数据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通过根据数据接入请求确定用户身份标识;根据用户身份标识获取目标接口参数;根据目标接口参数更新当前通信框架获得目标通信框架;根据目标通信框架确定目标SDK数据包;通过目标SDK数据包响应数据接入请求,并将数据接入请求对应的目标页面发送至请求终端以显示。本发明中根据渠道商的用户身份标识获得封装的目标SDK数据包,该目标SDK数据包是针对渠道商的自身渠道特性封装的,因此渠道商在移动端大部分时间只需对接目标SDK数据包即可,给线上产品在多渠道上的推广和销售带来便利。本案还涉及区块链技术,其中,用户身份标识可存储于区块链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移动端(即native端、手机端)线上产品的展示和销售多是通过H5页面来展示给用户。采用H5的好处是:一套H5页面代码可以在多个渠道同时展示,并且H5页面的修改也是实时性的,只需在服务端发布即可,不需要移动端修改发布上架到软件商店。
线上产品的展示以及销售通过H5页面实现。但是H5并不能满足所有的功能,例如,H5不能满足OCR识别、AI面签等特殊功能。而特殊功能需要native端的硬件进行支持,也即特殊功能需要考虑到native端与H5的通信方式。渠道开放商一般会开发H5与native端的通信框架,但如果产品在不同的渠道和通信框架上发布,需要对H5与native端的通信框架进行大量的适配工作,也即渠道所对应的H5与native通信框架的配置工作量大。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渠道所对应的H5与native通信框架的配置工作量大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交互方法,所述数据交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接收到数据接入请求时,根据所述数据接入请求确定用户身份标识;
根据所述用户身份标识获取对应的目标接口参数;
根据所述目标接口参数更新当前通信框架,以获得目标通信框架;
根据所述目标通信框架确定目标SDK数据包;
通过所述目标SDK数据包响应所述数据接入请求,并将所述数据接入请求对应的目标页面发送至请求终端进行显示。
可选地,所述在接收到数据接入请求时,根据所述数据接入请求确定用户身份标识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预设通信框架,以及所述预设通信框架中各个通信框架系统层之间的交互逻辑;
根据预设封装规则对所述交互逻辑进行封装,以获得若干接口参数;
对所述接口参数进行编码,以获得各接口参数对应的用户身份标识,所述用户身份标识存储于区块链中;
建立所述用户身份标识和对应接口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
所述根据所述用户身份标识获取对应的目标接口参数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用户身份标识获取对应的目标接口参数。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通信框架确定目标SDK数据包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身份标识获取目标页面显示参数;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通信框架确定目标SDK数据包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页面显示参数以及所述目标通信框架确定目标SDK数据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04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