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型防漏电插座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92096.5 | 申请日: | 202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0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慧;梁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慧 |
主分类号: | H01R13/44 | 分类号: | H01R13/44;H01R13/502;H01R1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100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漏电 插座 | ||
本发明属于电力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安全型防漏电插座,包括基壳,所述基壳的上表面设有至少一对插孔,所述基壳内设有与插孔匹配的插槽,所述基壳的内顶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柱状壳体,所述柱状壳体的上端贯穿基壳的上表面并延伸至基壳的上表面设置,所述柱状壳体的上端由透光材料制成,所述柱状壳体的内侧壁上密封滑动连接有密封滑块,所述密封滑块的上表面与柱状壳体形成的密封空间内填充有光膨胀介质,所述插槽的下方设有水平的接线板,所述接线板上设有接电机构,所述密封滑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升降杆。本发明可通过光膨胀介质收缩或膨胀,带动接线板靠近或远离插槽,使电路导通或断开,避免误操作导致漏电危险事故的发生,安全性能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安全型防漏电插座。
背景技术
插座是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电路接线可插入的座,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通过它可插入各种接线,便于与其他电路接通,通过线路与铜件之间的连接与断开,来达到最终达到该部分电路的接通与断开。
传统的插座结构简单,安全性能较低,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时,易有部分安全意思不高的人或无意识间使用潮湿的手插入插头,导致漏电的危险事故,且插座在不使用时,随意摆放在地面上,易发生误踩或儿童玩耍而触碰内部导电铜线,引发的触电危险,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安全型防漏电插座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一种安全性能高的安全型防漏电插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安全型防漏电插座,包括基壳,所述基壳的上表面设有至少一对插孔,所述基壳内设有与插孔匹配的插槽,所述基壳的内顶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柱状壳体,所述柱状壳体的上端贯穿基壳的上表面并延伸至基壳的上表面设置,所述柱状壳体的上端由透光材料制成,所述柱状壳体的内侧壁上密封滑动连接有密封滑块,所述密封滑块的上表面与柱状壳体形成的密封空间内填充有光膨胀介质,所述插槽的下方设有水平的接线板,所述接线板上设有接电机构,所述密封滑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下端贯穿柱状壳体并与接线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接电机构包括贯穿安装在插槽下端的上触头,所述接线板的上表面安装有与上触头匹配的下触头,所述下触头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柱状壳体的下端贯穿固定连接有滑套,所述升降杆贯穿滑套并与滑套的内侧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基壳的上表面设有多个吸盘,所述接线板的下表面通过伸缩气囊与基壳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气囊通过导气管与吸盘内部连通。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安全型防漏电插座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中,插座未使用时,柱状壳体的上表面裸露,外界阳光照射至柱状壳体内,此时溴化银在光照和二氧化铜的催化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银单质和溴气,生成物中含有气体,则光膨胀介质的总体积膨胀,推动密封滑块向下滑动,带动接线板远离插槽,则此时上触头与下触头不接触,插槽内处于断电状态,避免误操作导致漏电危险事故的发生,安全性能高。
2、本发明中,插座使用时,将插头插接在基壳上,此时柱状壳体的上端被插头覆盖遮挡,柱状壳体内无光照,此时光膨胀介质反应逆向进行,银单质和溴气反应再次生成溴化银,体积收缩,带动密封滑块向上滑动,带动接线板向上移动,此时上触头与下触头接触,插槽内处于通电状态,即可正常使用,因光膨胀介质逆向反应需要一定时间,则插头插接在插座上时不会即刻有电流通过,起到延时通电的作用,防止使用者手上潮湿,引发触电危险,进一步提升其安全性能。
3、本发明通过设置吸盘,插头插接在基壳上后,接线板向上移动,将伸缩气囊拉伸,伸缩气囊内部体积增大,气压减小,则吸盘内形成负压,吸盘可紧紧吸附在插头的下表面,防止因误触导致插头脱漏的问题,保证其安全稳定使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慧,未经王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20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