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运架一体架楼机施工设备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92119.2 | 申请日: | 202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13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斯蒂芬·亚瑟·贝尔斯莫尔;吴国梅;陶宏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多门朗工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3/08 | 分类号: | B66C13/08;B66C5/02;B66C9/14;B66C9/08;B66C19/00;E04G2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徐俊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运架 一体 架楼机 施工 设备 及其 方法 | ||
1.一种提运架一体架楼机施工设备,在第一层建筑施工完成后,用于将在地面预制完成的房屋预制单元提升运输至第n层作业楼层的对应位置,n=2,3,…,N,N为建筑的总楼层数,其特征在于,包括提运架一体架楼机(1)、顶升设备(2)及轨道梁(3),其中:
顶升设备(2)顶面及已完成施工的房屋预制单元(4)的顶面设有轨道梁(3),提运架一体架楼机(1)架设在顶升设备(2)上;
顶升设备(2)用于将提运架一体架楼机(1)顶升至目标作业楼层;顶升设备(2)的状态在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变换:当顶升设备(2)处于打开状态时,在地面预制完成的房屋预制单元(4)连接在提运架一体架楼机(1)上后,由提运架一体架楼机(1)将房屋预制单元(4)通过处于打开状态的顶升设备后提升至与目标作业楼层相当的高度;当顶升设备(2)处于闭合状态时,悬吊有房屋预制单元(4)的提运架一体架楼机(1)沿顶升设备(2)顶面的轨道梁(3)运行至目标作业楼层的预定位置后,将房屋预制单元(4)落放至目标位置;
所述顶升设备包括顶升平台(201),顶升平台(201)的状态可在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变换,所述轨道梁(3)设于顶升平台(201)的顶面,所述提运架一体架楼机(1)架设在顶升平台(201)上,在顶升平台(201)的前部及后部分别设有前立柱(202-1)及后立柱(202-2),由设于前立柱(202-1)及后立柱(202-2)上的前顶升设备(203-1)及后顶升设备(203-2)驱动顶升平台(201)沿前立柱(202-1)及后立柱(202-2)上下移动;
所述顶升平台(201)包括前固定段(201-1)、翻转段(201-5)及后固定段(201-6),前固定段(201-1)及后固定段(201-6)分别在所述前顶升设备(203-1)及所述后顶升设备(203-2)驱动下沿所述前立柱(202-1)及所述后立柱(202-2)上下移动;
当所述顶升平台(201)处于所述闭合状态时,翻转段(201-5)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可拆卸的连接销轴(201-2)与前固定段(201-1)及后固定段(201-6)连接固定;翻转段(201-5)与前固定段(201-1)或后固定段(201-6)之间还连接有一铰接结构及一翻转油缸(210-4),当所述顶升平台(201)由所述闭合状态向所述打开状态变化时,连接销轴(201-2)拆卸后的翻转段(201-5)在翻转油缸(210-4)驱动下绕铰接结构的铰接轴(201-3)向下翻转直至在前固定段(201-1)与后固定段(201-6)之间形成容许所述房屋预制单元(4)通过的通道;当所述顶升平台(201)由所述打开状态向所述闭合状态变化时,翻转段(201-5)在翻转油缸(210-4)驱动下绕铰接结构的铰接轴(201-3)向上翻转直至与前固定段(201-1)及后固定段(201-6)对接;
所述提运架一体架楼机(1)包括主框架(101),主框架(101)的前端设有可伸缩的前支腿(102),当架设建筑端部的所述房屋预制单元(4)时,前支腿(102)伸长至支撑在位于建筑端部外的端部支架(109)上,当架设除建筑端部的所述房屋预制单元(4)外的其他所述房屋预制单元(4)时,前支腿(102)收缩至支撑在已完成架设的所述房屋预制单元(4)的承载立柱上;主框架(101)的中部设有中支腿(103),主框架(101)的后端设有后支腿(104);中支腿(103)及后支腿(104)分别通过底部的下行走机构(110)架设在所述前固定段(201-1)及所述后固定段(201-6)上,前支腿(102)及后支腿(104)为U形结构且中支腿(103)为O形结构,以方便所述房屋预制单元(4)通过;
起升机构(105)通过设于底部的上行走机构(107)架设在主框架(101)顶面,所述房屋预制单元(4)通过吊具(106)与起升机构(105)连接固定,由起升机构(105)带动所述房屋预制单元(4)上升、下降;
下行走机构(110)带动主框架(101)、上行走机构(107)、起升机构(105)及所述房屋预制单元(4)沿所述顶升设备(2)及已施工完成的建筑楼板移动;
上行走机构(107)带动所述房屋预制单元(4)沿主框架(101)移动;
所述前支腿(102)包括呈U形布置的两个支腿立柱(102-1)及上横梁(102-2),两个支腿立柱(102-1)分别位于上横梁(102-2)的左右两侧,每个支腿立柱(102-1)上设有一列位于不同高度的销轴孔,可拆卸的销轴一(102-5)穿过目标高度的销轴孔后将支腿立柱(102-1)与上横梁(102-2)连接固定;上横梁(102-2)上设有油缸(102-4),油缸(102-4)驱动连接其上的导向框(102-3)上升、下降,导向框(102-3)的左右两端通过可拆卸的销轴二(102-6)分别与两个支腿立柱(102-1)连接固定,且可拆卸的销轴二(102-6)与支腿立柱(102-1)上目标高度的销轴孔相配合;
在完成建筑第一层施工后,自第二层开始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施工,设待施工的楼层为第n层,n=2,3,…,N,N为建筑的总楼层数,则有:
步骤1、顶升设备(2)将提运架一体架楼机(1)顶升至第n层楼层相当的高度;
步骤2、在地面预制完成第n层楼层的第一个房屋预制单元(4);
步骤3、当前房屋预制单元(4)通过吊具(106)与提运架一体架楼机(1)的起升机构(105)连接固定;
步骤4、拆除顶升设备(2)的翻转段(201-5)与前固定段(201-1)或后固定段(201-6)之间的连接销轴(201-2),随后翻转段(201-5)在翻转油缸(210-4)驱动下绕铰接结构的铰接轴(201-3)向下翻转直至在前固定段(201-1)与后固定段(201-6)之间形成容许所述房屋预制单元(4)通过的通道,顶升设备(2)的状态变换至打开状态;
步骤5、起升机构(105)将当前的房屋预制单元(4)向上提升,房屋预制单元(4)通过处于打开状态的顶升设备(2)后被提升至与第n层楼层相当的高度;
步骤6、翻转段(201-5)在翻转油缸(210-4)驱动下绕铰接结构的铰接轴(201-3)向上翻转直至与前固定段(201-1)及后固定段(201-6)对接,随后利用连接销轴(201-2)将翻转段(201-5)与前固定段(201-1)及后固定段(201-6)连接固定;
步骤7、若当前房屋预制单元(4)为第n层楼层的第一个房屋预制单元(4),则进入步骤8,否则,进入步骤9;
步骤8、提运架一体架楼机(1)在下行走机构(110)的带动下从初始位置沿顶升设备(2)顶面的轨道梁(3)运行至其前支腿(102)位于端部支架(109)的上方,前支腿(102)下降至支撑在端部支架(109)上,进入步骤10;
步骤9、提运架一体架楼机(1)在下行走机构(110)的带动下沿顶升设备(2)顶面的轨道梁(3)运行至其前支腿(102)第n层楼层已安装的最近的房屋预制单元(4)的承载立柱的上方,前支腿(102)下降至支撑在该承载立柱上,进入步骤10;
步骤10、上行走机构(107)带动当前房屋预制单元(4)沿主框架(101)移动至目标位置后,由起升机构(105)将当前的房屋预制单元(4)落放至目标位置,完成当前房屋预制单元(4)的安装,进入步骤11;
步骤11、前支腿(102)上升至与端部支架(109)或承载立柱脱离后,提运架一体架楼机(1)在下行走机构(110)的带动下回到初始位置,进入步骤12;
步骤12、在地面预制完成下一个房屋预制单元(4)后,返回步骤3,直至完成第n层楼层的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多门朗工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多门朗工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211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