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面积裸岩陡坡少工程多植物生态恢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93302.4 | 申请日: | 202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0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范鹤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三华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22/00;E02D29/02;E02D1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文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16 | 代理人: | 乔志员 |
地址: | 435000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面积 陡坡 工程 植物 生态 恢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大面积裸岩陡坡少工程多植物生态恢复方法,属于生态恢复方法领域。该生态恢复方法主要是在裸岩陡坡坡脚处修建片石挡土墙,向内部填充有机肥以及客土,之后在挡土墙内种植乔、灌木、近坡脚处种植藤本植物,以藤本植物为主的生态恢复植物。这种生态恢复方法的施工量少,利用植物自然生长对环境进行改造,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恢复方法领域,具体涉及大面积裸岩陡坡少工程多植物生态恢复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漠视,在露天矿山、采石场、修路等地段,由于其施工扰动面积大,导致山体石岩裸露,形成了大面积裸岩陡坡,易诱发水土流失、坡面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影响安全生产及经济效益,损坏自然景观。
原有的陡坡保护方法多是采用浆砌片石挡墙、混凝土、支护、台拱、锚杆、挂网、胶泥、彩色喷涂或喷浆覆盖护坡等硬性工程措施对陡坡进行固定,工程量大的同时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陡坡的生态问题。同时由于这些保护措施缺乏防护,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中,容易风化脱落,造成安全隐患。
现有一种采用水泥和防护网固定陡坡表面后,在其上覆盖土壤种植草本植物的新型陡坡生态恢复方法。这种方法对水泥与植土的配比要求较高,水泥过多或过少都会对坡面固定产生不利影响,施工方法难度高。同时由于植土层厚度有限,只能种植草本植物,对环境的改造能力较差。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大面积裸岩陡坡生态恢复方法的不足,提出大面积裸岩陡坡少工程多植物生态恢复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方法问题所采用的方法方案是:
大面积裸岩陡坡少工程多植物生态恢复方法,在裸岩陡坡坡脚处建设有一定高度的挡土墙,挡土墙中填有种植基,挡土墙内侧坡脚处按一定株距种植乔木,乔木下方种植灌木,近坡脚处种植藤本植物,坡面上种植有固土植物。
所述挡土墙高度为1-3米。
所述片石挡土墙底部留有渗水孔。
所述种植基为有机肥和客土的混合物。
所述乔木株距为4-8米。
所述藤本植物株距为0.3-1米。
所述藤本植物为节节生根的葛藤、紫藤、爬山虎、油麻藤、常春藤等耐瘠、耐旱、生长速度快、爬坡攀附能力极强的藤本植物。
所述固土植物为芭茅、狗尾巴草、结萎草、松树、柏树、刺槐、紫穗槐、构树等适应性好,抗逆性强的植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建立了稳固且具有生态效应的植被结构防护体系,坡前下部种植的乔木、灌木种植带,可以起到减缓减少风力对坡面的打击冲刷;藤本植物节节生根,在坡面上行成一张纵横交错的防护网络。在本发明中的生态恢复方法中,陡坡上种植的乔灌木成活率达到98%,藤本和草本植物的成活率均为100%,在对坡高为25-45米的硬岩陡坡进行生态恢复时,植物覆盖率在施工当年可达到40%,第二年即可对陡坡坡面实现完全覆盖。以藤本为主,多种类植物合理组配边坡护坡植被,植物随季相变化色彩丰富,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明显,行成优美、协调的景观;投入少,简便易行,见效快;植被成活率高,覆盖面积大,而且后期管理费用低,并可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使得植被系统持久稳定;达到既有效地支撑加固坡体,由于藤本植物的根系发达、覆盖面积大,能在最短时间内完全覆盖坡面,在坡面行成一张根茎发达而密集防护网络,改变和减缓地表径流,减少雨水对面打击和冲刷,达到了防治水土流失和绿化美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大面积裸岩陡坡少工程多植物生态恢复方法结构示意图;
图2为裸岩陡坡顶部状态图;
图3为裸岩陡坡底部状态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三华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三华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33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