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格栅免支叠合密肋板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93502.X | 申请日: | 202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0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安海玉;李岳德;赵庆宇;高俞辉;刘畅;王菲;冯希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17 | 分类号: | E04B5/17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张金亭 |
地址: | 300073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格栅 叠合 密肋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格栅免支叠合密肋板,该密肋板的楼板底模采用悬挂结构,是由多个沿横向并列、沿纵向延伸的预制条状单元拼接而成的,每个预制条状单元包括一个底模单元以及侧立固定在底模单元两侧的片状钢格栅,底模单元包括多个扣置的方形模壳;施工时,将所有预制条状单元吊装至屋顶并完成拼接;拼接完成后,绑扎横向肋梁钢筋,横向肋梁钢筋将所有纵向肋梁钢筋连接在一起,然后在楼板底模上绑扎楼板分布钢筋,在楼板底模上浇筑混凝土,形成双向受力混凝土密肋板。本发明可使密肋楼板在装配式建筑中得以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可以节省施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格栅免支叠合密肋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预制装配式建筑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常规楼板的预制已经屡见不鲜,但密肋板却受到了技术制约,尚未很好地与装配式建筑结合起来。为推动装配式建筑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在装配式建筑中推广使用密肋楼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钢格栅免支叠合密肋板。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格栅免支叠合密肋板,该密肋板的楼板底模采用悬挂结构,是由多个沿横向并列、沿纵向延伸的预制条状单元拼接而成的,每个预制条状单元包括一个底模单元以及侧立固定在底模单元两侧的片状钢格栅,底模单元包括多个扣置的方形模壳,方形模壳的底部四边设有外翻边,方形模壳沿纵向排列并拼接固定在一起,片状钢格栅的两端以及顶部凸出底模单元,片状钢格栅的底部设置在方形模壳的外翻边上方;施工时,将所有预制条状单元吊装至屋顶并完成拼接,拼接完成后,面对面相对的两个片状钢格栅相连构成纵向肋梁钢筋,纵向肋梁钢筋的两端固定在边梁上,作为楼板的支撑固定端,底模单元悬挂在相邻的两个纵向肋梁钢筋之间,所有底模单元拼接成一个楼板底模,在楼板底模上形成有多道沿横向贯通的横向肋梁钢筋嵌槽;拼接完成后,在横向肋梁钢筋嵌槽内绑扎横向肋梁钢筋,横向肋梁钢筋将所有纵向肋梁钢筋连接在一起,然后在楼板底模上绑扎楼板分布钢筋,在纵向肋梁钢筋与楼板底模之间、在横向肋梁钢筋与楼板底模之间以及在楼板分布钢筋与楼板底模之间设置垫块,然后,在楼板底模上浇筑混凝土,形成双向受力混凝土密肋板。
片状钢格栅与底模单元之间的固定连接结构采用可拆连接结构。
片状钢格栅是由开孔型钢制成的。
片状钢格栅是由开孔H型钢制成的。
片状钢格栅是由平面钢筋桁架制成的。
方形模壳为塑料模壳、玻璃钢模壳、金属模壳和GRC膜壳中的任意一种。
相邻的两个方形模壳之间通过螺栓或卡扣连接。
预制条状单元采用标准化设计尺寸。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采用预制条状单元在现场拼接悬挂式楼板底模,然后依次在楼板底模上绑扎横向肋梁钢筋、楼板分布钢筋、浇筑混凝土,形成具有整体双向受力特性的密肋楼板,使密肋楼板在装配式建筑中得以应用。由于楼板底模是在工厂预制的,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同时楼板底模采用悬挂结构,采用免支体系,楼板底模可不进行支顶,在提高工效的同时又可节省支架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预制条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图5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35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