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氢溴酸瑞马唑仑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94497.4 | 申请日: | 202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20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宫学金;陈羽;刘雨佳;李凤英;罗鸣;黄浩喜;苏忠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倍特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15 | 分类号: | G01N33/15;G01N33/50;G01N33/579;G01N1/28;G01N1/38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合伙) 51213 | 代理人: | 胡慧东 |
地址: | 570000 海南省海口市***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氢溴酸 瑞马唑仑 细菌 内毒素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溴酸瑞马唑仑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鲎试剂灵敏度复核;确定氢溴酸瑞马唑仑细菌内毒素限值以及最小稀释浓度;方法进行干扰实验,确认不存在干扰的供试品浓度;实验中用10‑30mg/mL的聚山梨酯80的水溶液溶解供试品,并用细菌内毒素检测用水稀释得到供试品溶液;氢溴酸瑞马唑仑细菌内毒素检查:用10‑30mg/mL聚山梨酯80的水溶液溶解氢溴酸瑞马唑仑供试品,并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稀释至不存在干扰的有效浓度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该方法用一定浓度的聚山梨酯‑80水溶液溶解样品,可以消除供试品对细菌内毒素的干扰作用,方法简便易操作,实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氢溴酸瑞马唑仑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细菌内毒素是革兰氏隐形细菌所产生的具有各种生物活性的大分子物质,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脂多糖,内毒素是注射剂药品(原料等)中的主要污染物质。
鲎试验法是细菌内毒素的常用检测方法,其利用鲎试剂与内毒素发生凝集反应的机理,以定性或定量检测药品或机体血液中的感染细菌内毒素的一种体外检测方法。
药典中细菌内毒素检查一般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溶解、稀释,然而,本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BET水)溶解并稀释氢溴酸瑞马唑仑,对其细菌内毒素检测有抑制干扰作用,无法进行氢溴酸瑞马唑仑细菌内毒素的检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氢溴酸瑞马唑仑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选用一定浓度的聚山梨酯-80溶解样品,可以消除氢溴酸瑞马唑仑细菌内毒素检查过程中的抑制干扰作用。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氢溴酸瑞马唑仑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鲎试剂灵敏度复核,确保鲎试剂灵敏度结果在0.5λ~2.0λ之间;
(2)确定氢溴酸瑞马唑仑细菌内毒素限值以及最小稀释浓度;
(3)进行干扰实验,确认不存在干扰的供试品浓度;实验中用10-30mg/mL的聚山梨酯80的水溶液溶解供试品,并用细菌内毒素检测用水稀释得到供试品溶液;
(4)氢溴酸瑞马唑仑细菌内毒素检查:用10-30mg/mL聚山梨酯80的水溶液溶解氢溴酸瑞马唑仑供试品,并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稀释至不存在干扰的有效浓度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
其中,步骤(3)中的干扰试验,具体操作过程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4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凝胶法)进行细菌内毒素干扰实验。
进一步地,步骤(3)中,采用10-20mg/mL的聚山梨酯80的水溶液溶解供试品。
进一步地,步骤(4)中,用10-20mg/mL聚山梨酯80的水溶液溶解供试品。
进一步地,在干扰实验之前,进行干扰预实验,初步确认不存在抑制干扰的供试品浓度范围。
进一步地,干扰预实验中,采用10-30mg/mL的聚山梨酯80的水溶液溶解、并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稀释供试品。
进一步地,干扰预实验中,采用10-20mg/mL的聚山梨酯80的水溶液溶解、并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稀释供试品。
进一步地,干扰试验之后,进行细菌内毒素回收试验,确认用10-30mg/ml聚山梨酯80水溶液溶解供试品并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稀释得到的供试品溶液用于对供试品细菌内毒素检查不存在干扰。
进一步地,供试品细菌内毒素限值定为每1mg氢溴酸瑞马唑仑中含细菌内毒素的量不超过0.1EU。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倍特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海南倍特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44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