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计算机识别的暗水印显示识别装置及其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95229.4 | 申请日: | 202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7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余娅;何涛;卫莹;胡率;赵锦辉;吴佩霖;冯伟东;王红卫;谭俊;冯浩;代荡荡;王敬靖;邓国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16 | 分类号: | G06F21/16;G06F21/32;H04N1/00;H04N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张明利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计算机 识别 水印 显示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计算机识别的暗水印显示识别装置及其识别方法,所述显示识别装置包括扫描单元、打印单元、编辑单元、显示装置、验证单元和第二存储模块;暗水印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识别启动,文档调整,扫描编辑,识别。本发明显示识别装置通过指纹识别控制扫描单元的启动并进入扫描打印模式,将文件传输至扫描单元内,通过扫描装置对文档的轮廓进行扫描,使文档的轮廓与基准模块一致;采用扫描仪对文档的内容进行扫描,同时扫描后的文档进入编辑单元,通过选择模块选择暗水印标识库中的标识,通过生成模块,将标识嵌入文档中,形成特质文档,相对传统技术生产的logo信息,较为隐蔽,不易发现和篡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文档标识识别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识别的暗水印显示识别装置及其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为保证打印的文档不会被非法进行传播,现有技术中是在文档上加二维码,或者在页面加一些比较淡的logo文字,这样就算文档被非法传播出去了,也可以根据二维码或者页面上的logo信息进行反向溯源,知道文档最初的生成者是谁。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的logo信息相对较明显,非法传播者极易发现,进行篡改,不能准确的进行反向溯源,而且对于企业内部不能准备的识别文档的传输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计算机识别的暗水印显示识别装置及其识别方法,采集企业职工的指纹,通过指纹识别控制扫描单元的启动并进入扫描打印模式,此时被识别的指纹存储至第二存储模块中,采集的指纹不在第一存储模块内,扫描单元不运行,使用者没有权限进行操作;将文件传输至扫描单元内,通过扫描装置对文档的轮廓进行扫描,使文档的轮廓与基准模块一致;采用扫描仪对文档的内容进行扫描,扫描后的文档输送至第二存储模块中,同时扫描后的文档进入编辑单元,通过选择模块选择暗水印标识库中的标识,通过生成模块,将标识嵌入文档中,形成特质文档,特质文档输送至第二存储模块中,特质文档可以通过文档输出模块进行复制传输,特质文档形成后,第二信号输出模块将文档信息输送至打印单元中进行打印;管理模块启动扫描单元,通过扫描装置对文档的轮廓进行扫描,使文档的轮廓与基准模块一致,扫描仪对文档的内容进行扫描,通过扫描对比模块将文件内容和第二存储模块中的特质文档进行内容对比,找出该特质文档所对应的使用者指纹信息和操作时间,并显示在显示装置上,准确的对文档进行识别,方便对传播这进行追溯。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计算机识别的暗水印显示识别装置,所述显示识别装置包括扫描单元、打印单元、编辑单元、显示装置、验证单元和第二存储模块;
所述显示识别装置还包括机箱;
所述验证单元包括验证模块、第一存储模块、采集模块、第一信号输出模块和管理模块;
所述验证单元包括采集存储模式和验证模式;
所述扫描单元包括扫描打印模式和验证模式;
所述扫描单元包括扫描装置、轮廓对比模块、控制模块、第一信号接收模块、基准模块和扫描对比模块;
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到验证单元中第一信号输出模块发出的信号,启动扫描单元并进入扫描打印模式;
所述编辑单元包括暗水印标识库,选择模块,生成模块,第二信号输出模块,文档输出模块;
所述通过选择模块选取暗水印标识库中的标识特征,通过生成模块随机的对文档中的文字进行修改或嵌入相应的标识特征,形成特质文档,特质文档输送至第二存储模块中存储,相应的操作者可以通过文档输出模块将文档复制传输至其他的载体中;
所述特质文档形成后,第二信号输出模块将文档信息输送至打印单元中进行打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未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52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