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流控生物反应芯片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95302.8 | 申请日: | 202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35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吴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卓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孙彬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流控 生物 反应 芯片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流控生物反应芯片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反应基体和弹性基片,在反应基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储液腔、至少一个气孔、至少一个加液腔,以及反应池;弹性基片朝向反应基体的端面设有多条微流通道;当弹性基片与反应基体贴合时,多条微流通道中的部分微流通道适于连通储液腔与气孔,部分微流通道适于连通储液腔与反应池,部分微流通道适于连通加液腔与气孔,以及部分微流通道适于连通加液腔与反应池。本发明可以简化实验流程、提高实验效率并降低反应液体转移时被污染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流控生物反应芯片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分子检测技术主要有核酸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生物芯片技术等。分子检测产品主要应用在肿瘤、感染、遗传、产前筛查等临床各科的检测,以及体检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第三方检测机构及微生物快速检测市场等方面。
当前,血液常规、细胞学、病理学及免疫学等检验手段均朝着自动化、一体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但由于分子检测其自身技术复杂性,“从样品到结果”的全自动化仪器平台极少或者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例如,在生物技术领域中使用的离心柱法或磁珠法进行核酸提取,一般需要进行裂解、结合、漂洗、洗脱等四个步骤,加上后续的核酸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生物芯片等检测步骤,使整个“从样品到结果”的全自动化仪器非常难以实现,单就各步骤中有效成分的转移而言,现有技术中多采用手动转移的方式,不仅操作繁琐、费时费力。更有甚者还在于整个操作过程容易造成污染,影响提取物的纯度,且物料很难充分、高效地进行转移,影响实验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微流控生物反应芯片,以解决简化实验流程、提高实验效率并降低反应液体转移时被污染的风险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微流控生物反应芯片的使用方法,以解决简化实验流程、提高实验效率并降低反应液体转移时被污染的风险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微流控生物反应芯片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微流控生物反应芯片,包括:
反应基体,在所述反应基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储液腔、至少一个气孔、至少一个加液腔,以及反应池;
弹性基片,所述弹性基片朝向反应基体的端面设有多条微流通道;
当弹性基片与反应基体贴合时,多条所述微流通道中的部分微流通道适于连通储液腔与气孔,部分微流通道适于连通储液腔与反应池,部分微流通道适于连通加液腔与气孔,以及部分微流通道适于连通加液腔与反应池。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反应基体采用硬质材质制成;以及
所述弹性基片采用软性材质制成。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储液腔包括由隔板分离的两个分体腔;以及
在所述隔板的底部设有适于连通两个分体腔的连通口。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加液腔包括由隔挡板分离的两个分离腔;以及
在所述隔挡板的底部设有适于连通两个分离腔的通口。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微流控生物反应芯片还包括适于将反应基体和弹性基片的一侧端夹持固定的固定夹。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反应基体和弹性基片适于围绕所述固定夹形成夹角A。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0°≤A≤30°。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反应基体朝向弹性基片的端面还贴覆有第一覆膜;
所述第一覆膜包括贴覆在反应基体上的贴覆层,以及与所述贴覆层弯折相连的衔接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卓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卓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53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甘特图展示患者用药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A3幅面平板打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