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除雾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摄像模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95420.9 | 申请日: | 202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3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扣文;许毅;解伟;丁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为森智能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B60R11/04;G03B17/55 |
代理公司: | 北京谨诚君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38 | 代理人: | 延慧;武丽荣 |
地址: | 3154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具有 摄像 模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雾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摄像模组,其中,除雾装置包括:呈平面圆环状的平面加热部(11),呈曲面状的曲面加热部(12),以及导电连接结构(13);所述平面加热部(11)环绕所述曲面加热部(12)设置,且所述平面加热部(11)的内环边与所述曲面加热部(12)的外边缘相连接。本发明的除雾装置结构紧凑,适用面更广,可靠性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雾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摄像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化和无人驾驶的应用,车载摄像模组作为汽车的视觉系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汽车上,大大提高了驾驶员行驶的便捷性。为了面对各种驾驶环境,对车载摄像模组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在一些特定环境,如严寒地区,汽车开始启动并行驶后,处于舱外的摄像头极易在镜头表面产生水雾,严重影响了行车安全性。现有的车载摄像模组中为消除镜头中所产生的水雾增加了相应的加热结构,但这些加热结构存在体积大、影响镜头成像视场的弊端,或者存在可靠性差,缺乏长期有效性的弊端,或者存在除雾效率低,除雾效果不均的导致成像模糊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雾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摄像模组,解决摄像模组除雾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除雾装置,包括:呈平面圆环状的平面加热部,呈曲面状的曲面加热部,以及导电连接结构;
所述平面加热部环绕所述曲面加热部设置,且所述平面加热部的内环边与所述曲面加热部的外边缘相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沿所述平面加热部的周向,所述平面加热部设置有开口;
所述导电连接结构与所述开口相对的两端相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沿所述平面加热部的周向,与所述开口相对应的圆心角的大小为20°至12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平面加热部的内径为5.0mm至8.0mm,外径为8.0mm-10.0mm。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平面加热部采用ITO膜、银纳米线、石墨烯、碳纳米管或金属网格制成;
所述曲面加热部采用ITO膜、银纳米线、石墨烯、碳纳米管或金属网格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导电连接结构与所述开口相对的两端采用导电胶水、焊锡、导线、金属导体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进行连接。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包括:除雾装置,镜头,外壳,感光芯片,线路板和连接器;
所述镜头包括:镜筒和设置于所述镜筒上的透镜;
沿物侧至像侧方向,所述镜筒的第一透镜与所述镜筒相抵靠的设置;
所述除雾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镜筒之间,其中,所述平面加热部位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镜筒相抵靠的位置之间,所述曲面加热部赋形于所述第一透镜像侧的曲面部分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除雾装置上的导电连接结构穿过所述镜筒与所述线路板相连接;
所述导电连接结构与所述镜筒采用机械连接、粘接、注塑成型连接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的方式相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镜筒相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
所述镜筒与所述外壳相连接,且所述镜筒与所述外壳相连接的位置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或者,所述镜筒与所述外壳一体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外壳包括:上壳和下壳;
所述镜头与所述上壳螺纹连接、胶水粘接或一体成型连接;
所述连接器与所述下壳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为森智能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为森智能传感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54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据文件加密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分析样品的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