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麦玉米轮作大田土壤微生物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95486.8 | 申请日: | 202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9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燕淑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淑海 |
主分类号: | C05G3/60 | 分类号: | C05G3/60;C05G3/8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2700 山东省潍坊市寿***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麦 玉米 轮作 大田 土壤 微生物 调节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玉米轮作大田土壤微生物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土壤微生物调节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氨基酸原粉15‑25份、10万U/g纤维素酶5‑10份、枯草芽孢杆菌10‑22份、解淀粉芽孢杆菌10‑22份、酵母菌5‑15份、绿色木霉5‑15份、球孢白僵菌5‑10份。本土壤微生物调节剂能够兼顾土壤土著菌体的刺激、刺激土著菌体的快速繁殖,达到原生态目的。针对玉米秸秆还田后种的小麦的土壤上使用了本发明的土壤微生物调节剂,小麦的分蘖数提高可以达到显著水平,小麦千粒重的提高可以接近显著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麦玉米轮作大田土壤微生物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且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随着对小麦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施肥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最主要途径,长期过度依赖化肥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1】(王旭东,2001)。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秸秆作为其生物副产品,资源极为丰富【2】(李纯燕,2015)。随着我国耕地土壤养分含量下降、理化指标变差及地下水污染等问题的出现【3】(匡恩俊,2012),玉米秸秆还田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补充手段得到了较大发展,成为土壤基质改良的主要手段之一【4】(宫秀杰,2017)。
从理论角度看,玉米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中养分含量,平衡土壤养分,调节土壤物化性状,改善土壤生态结构,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改善作物种植环境,但实施玉米秸秆还田后,弊端明显。研究证实,玉米秸秆的还田量一般是400~500kg/亩为宜,过量会危害下茬小麦根系生长;造成了冬小麦亩产量的降低和土壤环境恶化。王继雯,赵俊杰等(2018)对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对冬小麦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研究中【5】,底施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不但有改善冬小麦生物学性状和增产的作用,而且对冬小麦孢囊线虫病具有一定的防效。
参考文献:
【1】王旭东,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产业选择,暨南大学,2001年。
【2】李纯燕,杨恒山等,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与效应研究进展,中国农学通报,2015年第33期。
【3】匡恩俊,迟凤琴等,不同还田方式下玉米秸秆腐解规律的研究,玉米科学,2012年02期。
【4】宫秀杰,钱春荣等;我国玉米秸秆还田现状及效应研究进展,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09期。
【5】王继雯,赵俊杰等,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对冬小麦生物学性状的影响,南方农业学报,2018年10期。
中国专利文献CN107673859A公开了一种土壤调理剂和肥料,该土壤调理剂由植物源原料的降解产物、动物源原料的降解产物、矿物源原料的降解产物和生物源原料按一定比例组成。该发明土壤调理剂选用来源于植物、动物、矿物、微生物的原料,通过合理配比,对作物具有显著的增产、提高品质、抗病的作用,各原料具有协同作用,还能改良土壤、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减少养殖污染,是一种符合土壤-作物营养循环的多因子生物活化调理剂。
中国专利文献CN105950187A公开了一种土壤调理剂,该调理剂主要由以下组份制成:矿物质材料、活化剂A、微生物菌剂、用于为所述微生物菌剂提供营养的活化剂B、酶制剂;所述矿物质材料包括沸石、凹凸棒土、海泡石;所述活化剂A的主要成分为有机酸;所述微生物菌剂中含有的细菌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该发明以矿物+微生物菌剂+酶制剂的方式,在矿物中加入有机酸等活化剂,可有效吸附土壤中的盐分,同时中和OH-,有效降低土壤盐碱性;后施入微生物-酶复合制剂,微生物代谢产生的衍生物能够活化盐碱土的难溶元素,提高养分利用率,酶能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合成,加速土壤中氮磷元素的转化,增加土壤肥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淑海,未经燕淑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54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