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光泽度、软触感、无纺布型聚丙烯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97315.9 | 申请日: | 202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53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刘长青;陈连清;郝亮亮;杨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华化学(四川)有限公司;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4 | 分类号: | C08L23/14;C08L23/08;C08L5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0031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泽 触感 无纺布 聚丙烯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光泽度、软触感、无纺布型聚丙烯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复合材料的主要原料组成为:聚丙烯30‑60份、乙烯‑丁烯共聚物10‑30份、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5‑15份、无机填料10‑30份、抗氧剂0.1‑0.5份、光稳定剂0.1‑0.5份、润滑剂0.1‑0.5份、纤维毛0.1‑2份。本发明制备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具备较好的韧性及刚性,还具备较低的光泽度与良好的软触感,并且有无纺布蒙皮效果,可以有效改善传统聚丙烯复合材料韧性差、光泽度高、塑料感强,蒙皮工艺复杂且成本高的缺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及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光泽度、软触感、无纺布型聚丙烯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聚丙烯(简称PP)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较低的密度、良好的耐热性能、优良的抗弯曲疲劳性、化学稳定性和电性能等优点,是用量最大的通用塑料之一。正因其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汽车零部件、日常用品等领域。
然而随着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对汽车材料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车用内饰材料通常要求具有低光泽度、软触感。但常见的聚丙烯材料结晶性较高,所以硬度较高,塑料感强,不具备低光泽度、软触感的要求。目前,各大汽车品牌都对仪表板、A柱、门板等提出了低光泽度、软触感的要求。特别是针对一些特殊部件,比如A柱、B柱等,为了增加汽车内饰的高端感,部分汽车厂家会对材料再进行表面蒙皮处理,这样会导致生产工艺复杂并且材料无法回收利用,不利于环境保护。因此,传统改性的聚丙烯复合材料不能满足特殊使用环境的要求,需要对聚丙烯材料进行特殊改性,以满足特殊使用场合的使用要求。
专利CN104530573A公开了一种低光泽、低翘曲、软触感车用聚丙烯组合物及制备和应用。但这一技术用到的无机填料是玻璃纤维,最终制得的材料塑料感很强,无法直接应用于汽车领域,需要后期进行蒙皮工艺,影响效率与成本,并且不利于环境保护。
专利CN111423690A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用低气味软触感聚丙烯及制备方法。但这一技术的实施需要加入无规共聚的聚丙烯,会导致材料的力学性能大幅下降,并且光泽度较高,不能满足汽车材料哑光的要求,影响材料的后期使用。
专利CN110982173A公开了一种软触感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加入了碳酸氢钠、柠檬酸、木糖醇微胶囊、赤藓糖醇以及硅油等,会导致材料中小分子物质较多、气味偏大,影响其在家电、汽车等领域中的使用。
专利CN109517278A公开了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聚丙烯57.8~79.35份,纤维毛0.25~1.0份,增韧剂20~40份。该专利添加了大量增韧剂,使制得的聚丙烯复合材料立柱满足-35℃低温爆破要求,满足安全性能;并且不添加任何填料,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低密度轻量化。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导致以下问题:1)聚丙烯本身光泽度很高,没有无机填料会导致复合材料整体光泽度偏高。2)强度不够,主要表现在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关于强度的要求,特别是A柱、仪表板等有安全气囊的汽车内饰件,汽车主机厂对材料强度是有很明确的要求,无填充的聚丙烯复合材料是很难甚至不可能达到实际应用要求。
专利CN104109287A公开一种低光泽、仿植绒效果聚丙烯组合物,但该专利聚丙烯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纤维点添加量较多,长度为2-4mm,长度较长,导致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1)不容易分散,大幅降低材料的物理性能。2)由于纤维点与聚丙烯相容性较差,容易析出,与现有汽车主机厂的要求偏离较大,后期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起毛,影响后期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华化学(四川)有限公司;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万华化学(四川)有限公司;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73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