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体介质计量卸车控制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97935.2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95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陈荣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荣明 |
主分类号: | B67D7/78 | 分类号: | B67D7/78;B67D7/76;B67D7/58;B67D7/08 |
代理公司: | 南京鑫之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10 | 代理人: | 汪庆朋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体 介质 计量 卸车 控制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介质计量卸车控制系统,包括承载底座、承载龙骨、卸车接口、硬质卸车导流管、引流管、负压卸载泵、空气消除机构、连接管头、调节阀及驱动控制系统,承载龙骨包覆在承载底座上端面,卸车接口与硬质卸车导流管连通,硬质卸车导流管与负压卸载泵连通,负压卸载泵通过引流管与空气消除机构一端连通,空气消除机构另一端通过增压泵与连接管头连通,驱动控制系统与承载底座上端面连接。其使用方法包括设备组装、车辆连接及卸载作业等三个步骤。本发明一方面可有效满足多种液体介质运输车辆配套运行;另一方面可防止液体介质卸载时在存储设备及输送设备中的残留而造成的物料损耗及对存储及输送设备造成的腐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相压裂仿真检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液体介质计量卸车控制系统及方法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油料、酸液、碱液等化工物料从运载车辆中进行卸载时,往往均是通过增压泵直接对液体物料进行一次或多次加压后达到卸载的目的,虽然可以一定程度满足使用的需要,但一方面导致在卸载中当前的卸载设备往往仅能满足特定位置及特定液体介质卸载作业的需要,使用灵活性和通用性差;另一方面在卸载中,液体介质卸载动力往往不足,而导致液体介质在车辆存储设备及卸载管道中存在大量残留,从而造成严重的物料浪费,并极易因残留的物料造成对车辆及卸载系统造成污染和腐蚀,同时也导致卸载过程中的液体介质及含有液体介质蒸汽、液雾的混合气体泄漏到空气及周边环境中,从而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及物料浪费。
同时在卸载中,也极易因液体介质物料中所包含的气体及输送中混杂的气体而导致液体物料流动中产生大量的气泡,从而极易造成输送作业量计量不准,同时增加了液体介质液雾及蒸汽的产生量,增加了物料浪费及损耗的风险。
因此针对这一现象,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高效的通用性液体介质物料卸载系统,以满足使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介质计量卸车控制系统及方法,以达到灵活且精确进行工作压力和压裂效果检测作业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液体介质计量卸车控制系统,包括承载底座、承载龙骨、卸车接口、硬质卸车导流管、引流管、排气管、负压卸载泵、空气消除机构、气液分离机构、增压泵、硬质排液管、连接管头、调节阀及驱动控制系统,承载底座为横断面与水平面平行分布的矩形框架板状结构,承载龙骨为横断面呈“冂”字形框架结构,包覆在承载底座上端面并与承载底座构成横断面呈矩形框架腔体结构,卸车接口至少两个,各卸车接口均位于承载龙骨前端面外侧并相互并联,卸车接口后端面与硬质卸车导流管连通,硬质卸车导流管有效长度的至少1/4部分嵌于承载龙骨内,并通过调节机构与承载龙骨上铰接,且硬质卸车导流管轴线与水平面呈0°—180°夹角,硬质卸车导流管间相互并联,并通过引流管与调节阀连通,调节阀通过引流管与负压卸载泵连通,负压卸载泵至少一个,且负压卸载泵与承载底座上端面连接,并为位于承载龙骨内,负压卸载泵通过引流管与空气消除机构一端连通,空气消除机构另一端通过增压泵与硬质排液管连通,且增压泵至少一个,各增压泵间相互并联,并通过引流管分别与空气消除机构及硬质排液管连通,负压卸载泵、空气消除机构均通过排气管与气液分离机构连通,空气消除机构、气液分离机构及增压泵均位于承载龙骨内并与承载底座上端面连接,硬质排液管通过调节机构与承载龙骨铰接,其轴线与水平面呈0°—180°夹角,且硬质排液管后半部位于承载龙骨内,前半部位于承载龙骨后端面外并与连接管头连通,连接管头与硬质排液管同轴分布,且连接管头超出承载龙骨后端面至少10厘米,驱动控制系统与承载底座上端面连接,并嵌于承载龙骨侧表面,且驱动控制系统分别与负压卸载泵、空气消除机构、气液分离机构、增压泵及调节阀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负压卸载泵、空气消除机构、气液分离机构、增压泵及控制阀与承载底座上端面间通过滑槽滑动连接,且所述负压卸载泵、空气消除机构、气液分离机构、增压泵、控制阀、硬质卸车导流管及硬质排液管与引流管、排气管、卸车接口及连接管头间通过控制阀连通,所述控制阀分别与驱动控制系统电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荣明,未经陈荣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79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