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成本高碳铬轴承钢的冶炼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98028.X | 申请日: | 202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28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邓建军;靳国兵;肖国华;程鹏飞;郝志超;孙俊喜;申文军;陈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钢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28 | 分类号: | C21C5/28;C21C7/06;C21C7/064;C21C7/072;C21C7/10;B22D11/12;B22D11/1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桂琴 |
地址: | 056015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成本 高碳铬 轴承钢 冶炼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成本高碳铬轴承钢的冶炼方法,其包括(1)转炉初炼工序:吹炼终点C含量0.05~0.15wt%,终点P含量≤0.015wt%;转炉初炼出钢温度1620~1650℃;(2)LF精炼工序:总精炼时间40~55min,精炼渣系碱度值4~8;(3)RH真空精炼工序:真空度≤100Pa,精炼时间20~30min;(4)连铸工序:中间包钢水温度1475~1485℃,连铸拉速0.60~0.75m/min,对铸坯液芯末端施加轻压下,压下量6~10mm。本发明在实现轴承钢高效快节奏、低成本生产的同时,保证成品非金属夹杂物评级满足标准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低成本高碳铬轴承钢的冶炼方法。
背景技术
轴承滚动体是轴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零件在极恶劣的工作环境中承受极强的点载荷或面载荷,要求具备耐磨性、耐腐蚀性、高硬度,独特的工作要求决定钢种特性,轴承滚动体的原材料——轴承钢为满足相应的性能,必须相应具备纯净度高、低倍均匀致密、碳化物分布均匀等特性。
传统的高碳铬轴承滚动体用钢的制备流程:铁水预处理→转炉或电炉初炼→LF精炼→VD或RH精炼→连铸或模铸→轧制成品材。整个制备过程涉及工序多,且为保证产品质量,导致各生产工序时间长,尤其是炉外精炼时间长,导致耐材、人工、物料损耗等成本增加,且生产效率低。
高碳铬轴承钢由于碳含量较高,一般生产要求初炼炉(转炉或电炉)终点高拉碳,降低钢中氧含量,减少增碳剂的用量;转炉出站时钢水Al含量控制较低水平,防止Al损大;LF精炼炉长时间处理进行去除夹杂物,扩散脱氧;RH真空精炼时间长,且破空后需长时间静吹,连铸采用低拉速控制铸坯的偏析。导致整个生产过程时间较长,过程要求复杂,现场操作难以实现稳定控制,导致生产效率低,且吨钢成本大幅度增加,严重影响吨钢成本及效益。
专利CN102418041A公开了一种轴承钢的生产方法,该钢种的连铸坯断面为直径180mm的圆坯,经成材工艺,轧制的成品钢材为直径不超过60mm的圆钢。但是,该方法制备出的轴承钢仍存在着非金属夹杂物分布不均匀的问题,钢的性能难以达到严格标准要求。
专利CN 108676952 A 公开了一种转炉工艺生产轴承钢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过程比较复杂,转炉要求终点碳较高,现场难以实现高碳低磷及温度的稳定命中;且炉外精炼操作未规范操作要求;RH高真空度较高,纯脱气时间较短,对夹杂物控制不利。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成本高碳铬轴承钢的冶炼方法,可实现轴承钢高效率、低成本生产,且最终产品成分均匀,非金属夹杂物评级满足标准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成本高碳铬轴承钢的冶炼方法,其包括转炉初炼、LF精炼、RH真空精炼、连铸工序;各工序工艺如下所述:
(1)转炉初炼工序:吹炼终点C含量0.05~0.15wt%,终点P含量≤0.015wt%;转炉初炼出钢温度1620~1650℃。
(2)LF精炼工序:总精炼时间40~55min,精炼渣系碱度值4~8,具体操作步骤:
第一步:钢包到达指定工位,打开底吹氩气,调整钢包底吹流量,使得吹氩部位钢水裸露直径,即氩眼直径为500~600mm,调整钢水中Al含量为0.04~0.06wt%;
第二步:第一次送电:调整钢包底吹流量使得氩眼直径为300~400mm;降电极加热12~15min,使钢水升温至1530~1550℃;加入白灰、萤石;送电结束后,吹氩1~2min,喂入铝线,保证钢水中Al含量为0.040~0.060wt%;
第三步:第二次送电:调整底吹流量保持氩眼直径为300~400mm,加热6~10min,使钢水升温至1550~1565℃;抬电极,调整底吹流量保证氩眼直径为600~8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钢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未经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钢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80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