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胃肠镜检查床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00310.7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3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杨静;熊元洪;古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13/00 | 分类号: | A61G13/00;A61G13/10;A61G13/12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胃肠 检查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胃肠镜检查床,其包括底板,底板底面设有伸缩支杆,底板顶面滑动连接有床板,底板和床板之间设有第一驱动装置,且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部与床板的底面连接,底板的一端设有床头挡板,以及与患者接触的大腿固定板、小腿固定板、后臂固定板和前臂固定板,并通过充气式固定带固定患者的上肢和下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胃肠镜检查床未设置固定患者的措施,降低了胃肠镜检查质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胃肠镜检查床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人体内的消化器官能够将食物变成可以被机体吸收的养料,胃和小肠是营养吸收的核心,人体需要的营养几乎都需要经过肠胃,肠胃是消化最重要的器官,当人体内的消化系统出现问题时,医生们通常都会对病人进行胃肠镜检查,通常病人们都会躺在检查床上直接做胃肠镜检查。
在我国,据有关资料统计:儿童中胃炎患病率达45%—84%,可以看出小儿胃炎已经成为了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的多发病。据国内不完全统计,慢性腹痛约占小儿腹痛总数的50%以上,小儿因频繁腹痛或经常性呕吐会影响正常学习、生活,甚至影响生长发育。通常会进行胃肠镜检查,而胃肠镜检查是有创检查,众所周知,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而胃肠镜检查需要患者始终保持一致,因此,儿科患者在胃肠镜检查时的依从性(服从医护人员的指示等)、配合度差,不利于检查。
传统的胃肠镜检查床大多是普通的平床,患者躺在检查床做检查时,患者嘴部对应处会遗留从口腔内流出的液体,导致床单被污染的区域逐渐增多。目前患者采用左侧卧位姿势躺在检查床上时没有任何固定措施,对于儿科患者而言,儿科患者受到检查时的刺激容易躁动,影响到检查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胃肠镜检查床及其使用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胃肠镜检查床未设置固定患者的措施,降低了胃肠镜检查质量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多功能胃肠镜检查床,其包括底板,底板底面设有伸缩支杆,底板顶面滑动连接有床板,底板和床板之间设有第一驱动装置,且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部与床板的底面连接,底板的一端设有床头挡板;
底板的一侧设有护板支架和夹持支架,且护板支架临近床头挡板,护板支架和夹持支架上分别设有第一伸缩支架和第二伸缩支架,第一伸缩支架的头部设有与患者背部接触的背部护板,第二伸缩支架的头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轴,且转动轴上套设有大腿固定板和小腿固定板,大腿固定板和小腿固定板与患者接触的一端均可拆卸连接有充气式固定带,且充气式固定带与供气系统连接;
床板临近床头挡板的另一侧设有手部支架,手部支架上设有第三伸缩支架,第三伸缩支架的头部转动连接有固定轴,固定轴上套设有后臂固定板和前臂固定板,后臂固定板和前臂固定板与患者接触的一端均可拆卸连接有充气式固定带;
床板顶面沿长度方向依次设有若干个带状的支撑气囊,每个支撑气囊与供气系统连接;
床板临近床头挡板的一端铰接有第一撑板,且床板远离铰接中心线的另一端顶面开设有支撑槽,第一撑板远离床板的一端设有朝向底板顶面的弯折部,弯折部与从动件的顶端滑动连接,从动件底端与设置在底板底面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部连接,且底板开有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部穿过的通孔;
床头挡板的一端铰接有控制面板,且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供气系统均与控制面板连接。
进一步地,底板的宽度小于床板的宽度。使的床板与医生直接接触,减少检查床占用空间。
进一步地,护板支架和夹持支架均为截面呈L形的平板结构,第一伸缩支架与护板支架的竖直端连接,第二伸缩支架与夹持支架的竖直端之间的夹角为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03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