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长链非编码RNA在制备肝损伤生物标志物中的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00435.X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2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汤纳平;汪溪洁;邱云良;李华;顾林峰;钱庄;康显;钱仪敏;常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益诺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83 | 分类号: | C12Q1/6883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王卫彬;黄益澍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长链非 编码 rna 制备 损伤 生物 标志 中的 用途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肝损伤的试剂盒,其包括检测lncRNA的试剂;所述lncRNA包括NONCODE TRANSCRIPT ID为NONRATT009739的lncRNA。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试剂盒在制备检测肝损伤的制剂中的用途以及一种lncRNA在制备肝损伤生物标志物中的用途。所述的用途能够将lncRNA应用于肝损伤生物标志物的制备,尤其是用来检测外源性化合物引起的肝损伤,检测的敏感度高且检测方法和试剂简单,能够被广泛应用于检测药物性肝损伤,其检测结果可靠,可以单独检测或者联合其他指标共同评价肝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长链非编码RNA在制备肝损伤生物标志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肝脏是体内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也是外源性毒物在体内的主要靶器官之一。肝脏对化学物质损伤的易感性是由其特殊的解剖学位置和生理生化功能所决定的。由于肝脏在解剖学上接近来自消化道的血液供应,是经消化道吸收的毒物发挥其毒性作用的首要靶位;肝脏具有浓聚和转化外源性化学物质的能力,在排泄外源性化合物质及其代谢产物到胆汁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当机体接触外源性毒物时,肝脏比其他器官更常发生毒性反应。因此急需建立发现和确证新的肝损伤生物标志物,能够早期发现肝损伤,并可以反映肝脏损伤的改善或加重,甚至能反映损伤的机制。
当前常规的肝损伤评价方法,非临床药物安全性评价和临床中常用的肝损伤指标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总胆红素(TBIL),再合并组织病理学检查。其中ALT、AST以及TBIL其严重程度可从无症状的血清生化指标的改变到爆发性肝衰竭并导致危及生命的多器官损伤并发症。ALT是目前广泛使用的肝损伤检测指标,主要分布在肝脏组织,而在肾脏、心脏和骨骼肌也有少量分布。因为其在检测肝脏组织损伤情况下假阴性或假阳性率较低而被认为是目前肝损伤检测的金标准,然而,ALT的活性常常在肝脏损伤发生后升高,且与临床前检验的组织病理学结果不总是一致。尤其在临床上组织病理学检查不容易实行的情况下,ALT不能及时准确地预测药物性肝损伤。AST在心脏、脑、骨骼肌和肝脏组织均普遍存在,特异性较ALT差。并且在肝外损伤如肌肉损伤时血清ALT和AST也可以明显升高。不能有效地区分肝损伤与肝外损伤。TBIL是血红素分解代谢的产物,由于只有肝脏才能清除血液中的胆红素,因此,较ALT、AST更加直接的反映肝脏整体功能。但是溶血及其他血液学疾病也会引起TBIL升高,因此TBIL需要联合其他指标共同评价肝损伤。
随着肝损伤研究的逐渐深入,发现了一些新的肝脏毒性损伤的检测指标,如谷氨酸脱氢酶(GLDH)、精氨酸酶(Arginase,ARG)、谷胱甘肽-S-转移酶α(αGST)、血清F蛋白(F-Protein)等,被报道较ALT和AST灵敏性和特异性更高。使用这些新的生物标志物将会提高传统指标对药物肝损伤的监测能力。但由于检测技术复杂和试剂昂贵等方面的原因,尚未在肝损伤的临床评价中广泛应用,仍处于研究阶段。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糖核苷酸的缺乏开放阅读框的非编码RNA分子。最初发现时被认为是基因组转录的“噪音”,是RNA聚合酶Ⅱ转录的副产物,没有生物学作用。经过深入研究发现,lncRNA在细胞中参与了重要的调控过程,如:调节细胞分化、衰老、增殖、凋亡、坏死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研究发现,尽管与信使RNA相比,lncRNA比较倾向于以低水平表达,但是lncRNA表达比mRNA表达更具有细胞特异性,表明lncRNA可能是细胞命运的关键调节因子。同时有研究显示,lncRNA与肝脏相关疾病和损伤密切相关。但lncRNA数据库非常庞大(迄今共有172,216个),临床检测上尚未开发出与肝损伤尤其是外源性化合物(例如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肝损伤密切相关的lncRNA。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益诺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益诺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04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有效裂缝进行储层连通性分析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显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