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取光信号的检测装置、SC光纤适配器及FC光纤适配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00841.6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5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黄金安;郑煜;王昌涔;林昌其;许振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申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H04B10/075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陈包杰 |
地址: | 3256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取 信号 检测 装置 sc 光纤 适配器 fc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以实现不同方向输入的提取光信号以及能将提取光的光信号输出并便捷的与外部管理系统进行连接的检测装置以及根据该检测装置实现的SC光纤适配器和FC光纤适配器。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插芯、设置在所述插芯的轴向孔内的光纤、设置所述插芯的凹口内的光探测器,所述光纤上设有让光信号射出的切口,所述切口置于所述插芯的凹口底部、且对准所述光探测器,所述光探测器包括基体、设在所述基体底部的光探测面以及分别与所述光探测面的正负极连接的正电极和负电极,所述切口对准正对所述光探测面,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上端伸出所述插芯与连接器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取光信号的检测装置及SC光纤适配器、FC光纤适配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用光纤通信网络各层次光设备、光缆、业务链路等光纤跳接点的管理,通常采用标签来实现,如纸标签、电子标签和光子标签。纸标签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简单成本低,但不能实现智能管理;通过纸标签来管理,时间久了后,纸标签上的字会褪色看不见,特别是户外光纤分配箱,环境恶劣,纸标签上的字很容易消失。电子标签基于RF等实现主动或被动式管理,但易受电磁干扰。光子标签是进来提倡的方法,方法有光纤光栅、可见红光等,光纤光栅式成本高,不利于大范围推广;可见红光还是得肉眼观察,不能实现智能化。进而导致光互连端口管理失效。
电子标签技术对光纤进行电子标签来管理,其方法是在光纤通信网络各层次光设备、光缆、业务链路等光纤配线盘内嵌入电子标签读写器,在光纤跳线上套上电子标签环,以实现光缆的识别。该技术必须将光纤跳线上的电子标签环和配线盘内嵌电子标签读写器进行配对且不得脱离,否则失效以至不能有效管理。另则既然是电子标签该处必须要接入市电,而电子标签容易受电磁干扰,影响其使用。另外,电子标签在用机房路由必须依托纤序查找仪器人工查找,无法实现故障诊断、定位、查找功能。
专利号为ZL200910002203.3的专利中,在光纤网络中设置超结构光纤布拉格光栅以及加热模块、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器的方式,通过改变温度改变反射波长,进而实现对光纤的识别。一则需要对温度进行严格控制,不能应用于户外;另则整体结构尺寸太大,不能用于光端接口位置;再者成本较高。
以上两种方法的弊端大于其优点,在光纤通信网络各个层次的光纤总配线架、光交换箱、光纤分配箱等设施、光缆、光纤物理链路以及承载业务的业务链路全路由动态管理中不适用。端口取光是在光互连端口增加一个小结构,电信局端导入波长1620nm-1660nm专用的测试信号,光互连端口结构检测到该测试信号,该通信经过检测、放大、编码等操作,然后回传到电信局端,进而实现光纤通信网络全路由互连端口的智能动态管理。
专利号为201820969207.3和201820968101.1的发明中,在两光纤端口的适配器中增加一小段光纤,光纤对接的时候会有非常微弱的信号泄露,以此检测该信号,进而实现对光信号的提取。光纤直接对接,泄露的光只有0.02dB左右,且由于对接界面还有空气等,该信号会被吸收而无法检测到。
专利号为201820815053.2的发明中,在两光纤端口的适配器中增加一小段弯曲的光纤,通过光纤的弯曲导致光的泄露,进而进行检测。弯曲半径过大,结构尺寸过大;弯曲半径过小,光纤传输损耗急剧增加,不具有实用性。
针对上述问题,申请人曾提出了一种申请号为“201910801623.1”、名称为“光信号提取装置及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的申请,该光信号提取装置可通过光子标签光信号标定和分析,可实现故障自诊断和查找以及路由互连网的建立,进而实现光纤全链路的智能管理。该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光信号在光纤中双向传输,光双向经过取光V形或U形缺口时,提取出来的光与光纤轴向呈15-25°夹角,如12所示,这对光探测器的结构及其安装和定位有要求,否则可能会出现从一个方向进入可探测,而从另一个方向进入就不可探测。另外,还没有实现如何将提取的光信号输出以及便捷的与外部管理系统进行连接。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申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申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08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