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ED偏振阵列可见光传输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00872.1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8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罗江华;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0/116 | 分类号: | H04B10/116;H04B10/50;H04B10/6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6 | 代理人: | 孙福岭 |
地址: | 43402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偏振 阵列 可见光 传输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ED偏振阵列可见光传输系统。使用由m×n个LED芯片组成的LED阵列作为发射端,以4×4为例,通过对每个LED芯片单独驱动形成互不干扰的LED阵列发射系统。每个LED光源发出的光通过滤波片和偏振片变成单色线偏振光,并且相邻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互相垂直。接收端的APD阵列与发射端相同,且对应的APD前偏振片的偏振方向与发射端相同。发射端和接收端都有光学透镜,可以进行准直和聚焦。本发明提供的偏振阵列可见光通信系统能有效的控制不同信道之间的码间串扰,可并行通信,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成倍提高了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效率,在室内照明场景中具有高通信速率和低误码率性能,有很强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ED偏振阵列可见光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可见光通信技术是利用可见光波段作为光载波来进行通信的一种无线通信技术,与传统的无线电通信相比,可见光通信技术具有效率高,无电磁干扰,绿色环保等特点,同时它还具有更加丰富的频谱资源,更高的保密性和无需许可证等优势。
室内可见光通信研究致力于将高速无线数据传输与普通室内照明相相结合。为了提供足够的光照强度,现有的室内LED照明光源大多由多个LED芯片组成,通过独立调制和驱动各个LED芯片,可以在发射端,形成一个LED阵列系统,同时传输不同的数据信号。在接收端,利用光电二极管等光电转换器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解调出有效信息,实现通信功能。
利用MIMO技术可以实现在不增加系统带宽以及发射功率的情况下,成倍提高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效率,进而提高数据传输速率。但由于可见光通信是采用强度调制和直接检测,缺少频率和相位信息,各个不同LED子信道之间干扰严重,出现较大的码间串扰,严重影响了系统的通信性能。因此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不同信道之间的码间串扰问题。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LED偏振阵列可见光传输系统,该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各个子信道之间的码间串扰,提高系统的通信性能。
一种LED偏振阵列可见光传输系统,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
发射端包括:信号调制模块,LED驱动模块,LED阵列,滤波片,偏振片和聚集透镜。其中。信号调制模块用于将输入的模拟信号进行脉冲编码调制,转换为数字信号,生成的电信号经直流驱动耦合发送给LED驱动模块,LED驱动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滤波片用于将LED发出的光变成单色光,偏振片用于将LED经滤波片,发出的单色光变成单色的线偏振光,聚集透镜用于聚集LED阵列发射的光到接近准直。
接收端包括:偏振片,APD阵列接收机和信号解调模块。其中,偏振片用于滤光,APD接收机用于接收发射端发送的光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发送给解调模块,通过解调模块进行信号解码,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发射端,采用一个由16个LED芯片组成的4×4LED阵列照明光源,每个LED芯片被独立调制,从而构成多个LED阵列发射系统。
发射端,LED阵列的每个LED光源为白光LED,单元的尺寸为x×y,以3mm×3mm为例,并能够被单独控制,-3dB光电调制带宽在20MHz左右,可在室内照明场景中实现高速可见光通信。
发射端,相邻的LED芯片中心间距数倍于其单元尺寸,以9mm为例。
发射端,每个LED前都有滤波片,用于滤光,将LED发出的光过滤成单色光。
发射端,每个LED前都有偏振片,用于将单色光变成线偏振光,并且相邻的偏振片的偏振方向互相垂直,仅对角线上的偏振片的偏振方向相同。
发射端,16个LED光源分别并行发送16个独立的信号,所述的信号包括语音信号、视频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大学,未经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08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