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血管内超声探头成像测试用夹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00935.3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09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彭珏;侯诗霖;陈思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8/00 | 分类号: | A61B8/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王锦霞 |
地址: | 51806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管 超声 探头 成像 测试 夹具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超声探头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血管内超声探头成像测试用夹具装置,包括底座及与底座活动连接的第一夹持部件和第二夹持部件,所述第一夹持部件、第二夹持部件上活动安装有用于模拟血管的圆环结构,所述微型马达安装于第一夹持部件、所述超声换能器安装于第二夹持部件,所述圆环结构与超声换能器的中心线共线且所述声反射镜的中心位于中心线上。本发明在移动调整超声换能器和声反射镜的位置时,能够始终保证超声换能器与声反射镜对准,从而得到能够评判成像效果的超声图像;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易于实现超声探头的成像检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声探头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血管内超声探头成像测试用夹具装置。
背景技术
血管内超声探头是一种应用在人体血管内的微型超声探头,其生产工艺要求高、生产成本高等技术难点。在微型超声探头制造完成后,常需要对超声探头的成像性能进行检验。然而,在实际制造过程中,现有的装置不能很好地满足特定的血管内超声探头成像性能检验的实验需要,进而导致已经制备好的血管内超声探头性能无法评估。
中国专利CN106137256A公开了一种超声成像性能测试设备及方法,包括:控制盒、仿组织体模、步进马达、飞轮、线带导轮和多普勒线带,超声成像设备本身具有用于扫描的探头和用于根据探头的扫描结果进行成像显示的影像显示单元。仿组织体模用于替代人体组织接受超声成像设备的检测,内部设有仿血管;步进马达与控制盒电连接,可根据控制盒的控制指令以预定转动状态进行旋转;飞轮固定在步进马达的转轴上,由步进马达带动进行旋转,多普勒线带由飞轮驱动在仿血管内运动。上述方案虽然能够检测成像性能,但是其适用于多普勒线带进行超声成像的场合,无法适用于包含有超声换能器和微型马达的超声探头成像性能测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血管内超声探头成像测试用夹具装置,微型马达和超声换能器对准操作简单,可准确地获得检验超声探头成像性能所需的圆环状图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血管内超声探头成像测试用夹具装置,超声探头包括微型马达、超声换能器及声反射镜,所述声反射镜安装于微型马达,所述超声换能器发射的超声波射至声反射镜反射;夹具装置包括底座及与底座活动连接的第一夹持部件和第二夹持部件,所述第一夹持部件、第二夹持部件上活动安装有用于模拟血管的圆环结构,所述微型马达安装于第一夹持部件、所述超声换能器安装于第二夹持部件,所述圆环结构的中心轴线与超声换能器的中心线共线且所述声反射镜的中心位于中心线上。
本发明的血管内超声探头成像测试用夹具装置,在测试超声探头成像效果时,将微型马达安装在第一夹持部件,将超声换能器安装在第二夹持部件,并可以通过调整第一夹持部件、第二夹持部件与底座的相对位置调整超声换能器与声反射镜之间的距离;超声换能器发射超声波,超声波经声反射镜反射至圆环结构内壁面,微型马达带动声反射镜转动,从而超声波环扫圆环结构的内壁面,从而得到圆环状图像。本发明中,在移动第一夹持部件、第二夹持部件时调整距离时,可保持超声换能器与声反射镜始终对准,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易于实现超声探头的成像检验。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设有滑槽,所述第一夹持部件、第二夹持部件滑动于滑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部件、第二夹持部件的顶面高于底座的顶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部件的顶部设有第一槽口,第一夹持部件的侧部设有第二槽口,所述微型马达封装于第一导管内,第一导管嵌于第一槽口,圆环结构的一端卡入第二槽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持部件的顶部设有第三槽口,第二夹持部件靠近第一夹持部件的侧部设有第四槽口,所述超声换能器封装于第二导管内,所述第二导管嵌于第三槽口,圆环结构的另一端卡入第四槽口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未经深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09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