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杨梅素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的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01170.5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6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刘良;潘胡丹;杨子峰;姚小军;李润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澳门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352 | 分类号: | A61K31/352;A61P31/14;A61P31/16;A61K8/49;A61Q19/00;A23L33/105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尹凡华 |
地址: | 中国澳门氹*** | 国省代码: | 澳门;8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杨梅 制备 预防 治疗 冠状病毒 流感病毒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杨梅素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的药物中的应用,杨梅素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给药剂量为0.1‑1000mg/kg。杨梅素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相互作用的靶点及其对SARS‑CoV‑2的Spike蛋白结合域的RBD蛋白、受体蛋白ACE2具有高蛋白亲和力;此外,杨梅素还可抑制SAR‑Cov‑2、HCoV‑229E、H1N1病毒活性,且可减轻炎症动物模型的体内炎症反应。本发明首次确定杨梅素具有对SARS‑CoV‑2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靶点,且未见毒性反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杨梅素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即SARS-CoV-2或COVID-19)感染引起的是一种传染性强,潜伏期长的新发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对于SARS-CoV-2感染性疾病,目前仍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如何迅速开发防治这种病毒感染的药物是全球性热点问题。
在抗击SARS-CoV-2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发现中草药中所含针对新冠病毒的活性成分能够制备成抑制病毒复制的高效、低毒/无毒的药品、食品、保健食品和消毒制剂等,这对于预防感染及早期干预阻断新冠肺炎病情进展具有重大意义。现有技术中对这类活性成分的发现和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改善,才能更好的防治新冠病毒或其他病毒。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杨梅素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实验确定杨梅素对SARS-CoV-2相关靶点具有相互作用,且与RBD蛋白、ACE2蛋白亲和力好。此外,杨梅素还对HCoV-229E、H1N1病毒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多种炎症动物模型病理程度恶化和减低体内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水平。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含杨梅素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药物。
具体的,一种药物,包含杨梅素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所述杨梅素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给药剂量为0.1-1000mg/kg(即每kg体重的给药量为0.1-1000mg的杨梅素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杨梅素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应用。
具体的,杨梅素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杨梅素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给药剂量为0.1-1000mg/kg。
杨梅素的结构如式(1):
优选的,所述杨梅素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给药剂量为0.5-500mg/kg;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杨梅素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给药剂量为5-400mg/kg;更优选的,所述杨梅素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给药剂量为100-150mg/kg。
优选的,所述冠状病毒选自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和/或冠状病毒HCoV-229E。
优选的,所述流感病毒为流感病毒H1N1。
优选的,所述应用中的药物的特点在于,所述杨梅素是通过作用于SARS-CoV-2的Spike蛋白(刺突蛋白)结合域及其受体ACE2蛋白来抑制SARS-CoV-2感染。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应用中的药物的特点在于,所述杨梅素是通过与SARS-CoV-2相关靶点PLpro、3CLpro、RdRp、S-ACE2相互作用来抑制SARS-CoV-2感染。
优选的,所述应用中的杨梅素至少满足以下任一条件:
(1)与RBD蛋白亲和力常数小于100μM;
(2)与ACE2蛋白亲和力常数小于10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澳门科技大学,未经澳门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11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