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监测红火蚁发生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01779.2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08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文超;王偲;冯莹;秦文权;薛克娜;陈伟光;林玮;温秀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绿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陈晨 |
地址: | 362012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监测 红火 发生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监测红火蚁发生的方法及装置,属于害虫监测防治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火腿肠薄片置于具有粘性表面的过塑坐标纸中心;S2、将过塑坐标纸水平放置在红火蚁的监测区域内;S3、1~30h后观察过塑坐标纸上是否有红火蚁取食及土壤颗粒,判断该监测区域红火蚁的分布。本发明的方法快速准确、操作方便,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监测红火蚁发生中耗时长、操作过程繁琐和准确性低等问题,有助于红火蚁的进一步研究,同时有利于监测和防治红火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害虫监测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监测红火蚁发生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起源于南美洲的入侵性有害生物,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收录的最具破坏性的农林业害虫。红火蚁对人有攻击性,蚁巢一旦受到干扰,红火蚁便迅速出巢并具有攻击行为,每次叮蜇时会释放毒液,少数人对毒液过敏,导致休克或有死亡的危险。目前,红火蚁已经扩散到我国超过11个省218县,对入侵地的人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快速高效的鉴定红火蚁的发生有利于握红火蚁的分布和发生数量,为制定管理策略和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防止红火蚁对农林业生产及人民身心健康造成重大的危害。
快速的鉴定红火蚁的发生是监测和防治红火蚁的基础和前提。如何快速准确地鉴定红火蚁发生的相关信息是目前研究的难题,对于新的红火蚁侵入地区,快速确定监测红火蚁的方法,便于监测和防治红火蚁。目前,监测红火蚁发生的主要方法为火腿肠引诱法和酒精陷阱法,火腿肠引诱法为切取火腿肠薄片置于透明塑料瓶底部,放置于地面,30分钟后收集统计红火蚁数量。陷阱法如下:将透明离心管,装入酒精后埋于土壤中,使其顶端与地表面齐平,放置24小时后取回并统计离心管内红火蚁工蚁数量。这两种方法均有其明显的缺点,火腿肠引诱法中,当食物被取食完后,蚂蚁离开,则不能判断火腿肠是否是被红火蚁还是其他蚂蚁取食。酒精陷阱法则耗时长(24小时),收集的红火蚁数量较少,监测的效率低,不能真实的反应红火蚁的发生数量,如果入侵区域红火蚁的发生数量较少,则不能有效监测红火蚁的发生。
研究发现,监测红火蚁的发生十分困难,在野外很难快速识别红火蚁,导致监测效率低、如果新入侵区域的红火蚁发现不及时,会延误红火蚁防治的最佳时期,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利用常用的监测方法不能真实的反应红火蚁的发生和分布。
因此,研发出一种快速监测红火蚁发生的方法及装置非常有必要,进而提高监测红火蚁发生的准确率和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准确且操作方便的红火蚁监测方法,该方法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监测红火蚁发生中耗时长、操作过程繁琐和准确性低等问题,有助于红火蚁的进一步研究,同时有利于监测和防治红火蚁。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快速监测红火蚁发生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火腿肠薄片置于具有粘性表面的过塑坐标纸中心;
S2、将过塑坐标纸水平放置在红火蚁的监测区域内;
S3、0.5~4h后观察过塑坐标纸上是否有红火蚁取食及土壤颗粒,判断该监测区域红火蚁的分布。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火腿肠薄片为1~2g、1×1cm的方形薄片。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过塑坐标纸的表面上涂有黏胶或双面胶。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监测区域为苗木场、风景区、居民区、农田、交通路线、公共绿化、荒地、河堤。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在地表温度18~38℃、地面干燥时进行监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绿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绿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17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