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02654.1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03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曾志坚;李学广;蒙炳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顺科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48 | 分类号: | H01R13/648;H01R13/502;H01R13/4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宋亚楠 |
地址: | 511316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结构,包括:下壳体,可拆卸式固定在所述下壳体上的上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下壳体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下壳体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下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过线孔。上壳体和下壳体围合形成容置腔以放置导电端子或导线,下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可以分别插设线束,由于第一通孔内的线束和第二通孔内的线束分别位于下壳体的相对两端,第一通孔内的线束和第二通孔内的线束之间不容易相互干扰;导线可以通过过线孔进入到容置腔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连接器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代生活中,新能源汽车(比如电动车)中需要用到各样的连接器(连接器:用于导通/断开电路以供电流传递)。连接器通常需要安装多种线束(比如:分别进行通信和供电的线束),可是不同线束之间的线路很容易相互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同线束之间的线路很容易相互干扰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包括:下壳体,可拆卸式固定在所述下壳体上的上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下壳体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下壳体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下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过线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内插设有加热输电机构,所述第二通孔内插设有信息输送机构。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的下壳体上的定位座、第一导电端子,以及第二导电端子;所述定位座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卡入的第一装配孔,所述定位座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卡入的第二装配孔;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用于插设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内的第三导电端子和用于插设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内的第四导电端子;所述第三导电端子和所述第四导电端子相互导电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过流保护器;所述第三导电端子通过所述过流保护器与所述第四导电端子导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一导电片间隔设置的第二导电片、第一加强板,以及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贴设在所述第一导电片上,所述第二加强板贴设在所述第二导电片上;所述第一加强板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电片上,所述第二加强板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导电片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片为弹性片,所述第二导电片为弹性片。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通过紧固机构固定在所述下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机构包括:通过枢轴枢接在所述上壳体上的把手;所述下壳体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一端为入口,所述把手上设置有用于滑入所述滑槽内并沿所述滑槽滑动的杆体。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入口的边缘具有用于引导所述杆体滑入所述滑槽内的引导面。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位于所述杆体绕所述枢轴转动的转动路径上的限位件。
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结构,上壳体和下壳体围合形成容置腔以放置导电端子或导线,下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可以分别插设线束,由于第一通孔内的线束和第二通孔内的线束分别位于下壳体的相对两端,第一通孔内的线束和第二通孔内的线束之间不容易相互干扰;导线可以通过过线孔进入到容置腔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顺科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顺科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26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