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雨地区桃树生长季枝梢修剪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02738.5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25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何华平;王富荣;艾小艳;龚林忠;刘勇;王会良;朱炜;朗鹏;刘模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7/06 |
代理公司: | 武汉红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7 | 代理人: | 陈凯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雨 地区 桃树 生长 枝梢 修剪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雨地区桃树生长季枝梢修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桃树开花座果期后进行第一次修剪,以减少树冠枝量,改善冠内光照和透风条件,防止桃树生长前期树冠荫闭;在梅雨期前进行第二次修剪,控制桃树枝梢旺长、徒长问题,并将这一时期形成的徒长枝改造为结果枝和结果枝组,同时还需要防止修剪后造成冠内主侧枝因背上光秃,导致夏季高温期日灼的问题;在高温干旱期过后进行第三次修剪,通过避开夏秋高温季修剪,能够防止高温期因修剪伤口造成树体生理性流胶病的发生,同时进一步减少树冠内枝量,打开树冠光路,改善冠内光照和透风条件,以充分利用秋季光温条件促进树冠内部枝梢花芽形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桃树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雨地区桃树生长季枝梢修剪方法。
背景技术
与北方桃产区相比,南方地区,由于多雨高温的气候条件,桃树枝梢生长量大,容易造成树冠荫闭,下部枝梢枯死,结果部位外移,同时还带来冬季修剪量大,枝梢成花质量差,结果少产量低,造成生产投入浪费。同时7至8月是南方桃树越夏期,高温干旱期十分不利于桃树生长,在高温期修剪极易造成生理性流胶和骨干枝日灼现象,造成树势早衰,为此生产上要求通过加强夏季枝梢的修剪管理来改善树冠内膛光照,增加有效结果枝量,防止结果部位外移。
目前,已报道的桃树控制新梢旺长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利用修剪手法控制新梢旺长。通常夏季修剪多采用包括抹芽、摘心、拿枝和拉枝、回缩等手法为主。这些传统修剪方法,最关键的问题是需要从4月到8月多次进行作业,主要集中在7至8月进行。其中,摘心用工量大,拿枝对技术要求较高,拉枝操作繁琐,而且随着树龄增加,桃树树体高大往往操作不便,特别在南方进入梅雨期后,雨热同季,枝梢旺长,内膛荫闭,尤其主侧枝背上形成大量无用徒长枝,因此,夏季修剪措施很难做好。
二是生产上更为方便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化学生长抑制剂多效唑等来控梢促花。但化学抑制剂的使用往往造成对环境污染,也会对果实的食品安全性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针对南方多雨区的气候特点,通过有效修剪措施,管控好桃树在6至7月梅雨期枝梢无效生长,将多雨期生长的徒长枝改造成有效结果枝是桃树夏季修剪的关键点。
反之,南方地区桃树落叶较晚一般到11月下旬,9至11月的秋冬季光照充足雨水稀少温度适宜十分适合喜光桃树的生长。因此,如何研发一种减少前期树冠荫闭、避开高温期修剪和充分利用秋季光温条件的修剪方法来管控好树体枝梢,形成成花质量良好的结果枝,是南方多雨地区桃树优质丰产栽培成功的保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减少前期树冠荫闭、避开高温期修剪和充分利用秋季光温条件的多雨地区桃树生长季枝梢修剪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雨地区桃树生长季枝梢修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桃树开花座果期后进行第一次修剪,以减少树冠枝量,改善冠内光照和透风条件,防止桃树生长前期树冠荫闭;
S2在梅雨期前进行第二次修剪,控制桃树枝梢旺长、徒长问题,并将这一时期形成的徒长枝改造为结果枝和结果枝组,同时还需要防止修剪后造成冠内主侧枝因背上光秃,导致夏季高温期日灼的问题;
S3在高温干旱期过后进行第三次修剪,通过避开夏秋高温季修剪,能够防止高温期因修剪伤口造成树体生理性流胶病的发生,同时进一步减少树冠内枝量,打开树冠光路,改善冠内光照和透风条件,以充分利用秋季光温条件促进树冠内部枝梢花芽形成。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步骤S1中,第一次修剪的时间为5月上旬。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步骤S1中,第一次修剪采用疏枝和回缩的修剪方法,疏去主枝侧枝背上直立枝和两侧过密枝,以及延长头附近的竞争枝,回缩未坐果的结果枝和结果过多的结果枝及结果枝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未经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27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