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路面冲击能的俘电装置和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03436.X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80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袁晓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N2/18 | 分类号: | H02N2/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王毅 |
地址: | 22601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路面 冲击 装置 计算方法 | ||
1.一种路面冲击能的俘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车轮首先接触压块并将车重传递给压电堆,所述压电堆发生形变产生d33模式的电荷,从而求出电压、电能及功率:
Q=nd33Fl=CU,
其中,n为压电堆的压电片数,h为压电堆的压电片高度,l=n*h为压电堆的高度,A为压电堆的横截面积,∈T为在常应力下的介电常数,d33为耦合系数,为等效电容,为压电椎的内应力,为施加在压电堆的有效车重,F0为加载到压电堆上的车重,一般取1/4的总车重,碾压时间τD=D/V,两轮的相隔时间τL=L/V,V为车速,D为压电堆平行车辆行驶方向的直径,L为车轴距;
步骤2:车轮接触冲击锤锤头并将车速转换为位移激励传递给压电悬臂梁,所述压电悬臂梁发生振动产生d31模式的电量及电压为:
其中,εp为压电层每点应变和车速有关,b为压电悬臂梁的梁宽度,L为压电悬臂梁的梁长度,d31为应变耦合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冲击能的俘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车轮接触锤头时,相当于给压电悬臂梁施加的一个位移激励w0(t),此时压电层发生d31模式的相变,并在两个电极表面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引起压电层内的极间电压来发电,所述位移激励w0如公式(1)所示:
w0(t)=A0sinωt (1)
公式(1)中,A0为振幅,ω是圆频率,和车速相关;
步骤2.2:在竖向激励w0的作用下,利用压电悬臂梁的运动微分方程求解梁挠度w(x,t),所述压电悬臂梁的运动微分方程如公式(2)所示:
公式(2)中,EI为压电悬臂梁的抗弯模量,内弯矩M(x,t)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由分布质量引起的内弯矩Mq如公式(3)所示:
第二部分是由质量块M引起的内弯矩MF如公式(4)所示:
将公式(3)和公式(4)代入公式(2)中,得到压电悬臂梁受位移激励w0(t)的振动方程,如公式(5)所示:
求解公式(5)得到梁挠度w(x,t)如公式(6)所示:
公式(6)中,C[1](t)根据压电悬梁臂的边界条件x=0,w0(0,t)=w0(t)求解得到C[1](t)=w0(t),C[2](t)根据任何时刻t,挠角为0求解得到C[2](t)=0,从而求解梁挠度w(x,t)如公式(7)所示:
步骤2.3根据内弯矩M(x,t)求解压电层两极表面产生的电荷QP:
基层对应的惯性矩Is及压电层对应的惯性矩Ip如公式(8)所示:
公式(8)中,b为梁的宽度,hs为基层高度,hp为压电层高度,为基层中心轴距离压电层及基层中心轴的距离,As为基层面积,Ap为压电层面积,Es为基层的杨氏模量,Ep为压电层的杨氏模量;
根据基层对应的惯性矩Is、压电层对应的惯性矩Ip及z0求解压电层的应变εp,如公式(9)所示:
公式(9)中的M(x,t)为内弯矩,所述内弯矩M(x,t)根据将公式(7)代入公式(2)求解;
根据平均应变求解电位移D如公式(10)所示:
公式(10)中d31为应变耦合系数,为压电层的平均应变;
根据电位移D求解压电层两极表面产生的电荷QP,公式(11)所示:
步骤2.4:根据压电层两极表面产生的电荷QP求解没有负载情况下的极间电压,如公式(12)所示:
公式(12)中,∈T为压电层介电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未经南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343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