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垃圾分离装置、建筑材料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03667.0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8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吴兴潮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兴潮 |
主分类号: | B07B1/22 | 分类号: | B07B1/22;B07B1/42;B07B1/46;B07B1/52;B08B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25000 陕西省安康***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垃圾 分离 装置 建筑材料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分离装置、建筑材料制造方法,属于建筑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机架筛分模块和分离模块,所述筛分模块设置在机架的顶部,所述分离模块位于机架的一侧且与筛分模块配合使用;所述筛分模块包括筛分架,所述筛分架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至少为四组的筛分筒,本发明采用筛分筒代替传统的滤网进行筛分,在筛分筒转动的过程中即可对废料进行更加全面的筛分,较传统的滤网,不易损坏,且降低废料堆积在滤网上的情况发生,并利用混凝土块与砖块之间的动力比重差异对砖块和混凝土块进行筛分,可完成混凝土块废料以及砖块废料的分离,以便后续分类使用,增加了废料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垃圾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分离装置、建筑材料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显著加快,我国建筑垃圾增加迅速。据资料统计,截止到2011年我国的城市固体垃圾堆放量已经达到70亿吨,其中建筑垃圾总量约为21~28亿吨,且这个数量目前每年以10%的速度在增长。人们在享受都市生活的繁华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垃圾围城和环境污染的尴尬处境,我国现阶段建筑垃圾中以烧制砖和混凝土块为主,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落后、经过简单破碎处理的建筑垃圾无法满足新的工程需要,这是建筑垃圾再利用难以实现经济性的主要原因。
烧制砖块和废弃混凝土块在强度与稳定性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烧制砖的强度小、吸水率大、稳定性差、不易与其他建筑材料混合利用,砖块由于其色彩的均一性较好,适于再利用彩色景观砖骨料,其经济价值高于普通铺路砖。而废弃混凝土块的强度高,稳定性较好,掺入水泥后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是良好的道路基层、再利用水泥混凝土的良好骨料。
目前对建筑垃圾的处理方式大多是直接将砖块以及混凝土块投入到粉碎机内部,将其进行打碎,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砖块废料与混凝土块废料混合,由于砖块废料相对于混凝土块废料成本较低,如果不对其进行分离,直接利用,不仅无法做到物尽其用,且很容易造成再生骨料品质较差,影响产品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分离装置、建筑材料制造方法,其优点在于可将建筑垃圾中的砖块废料与混凝土废料进行分离,提高废料的利用率。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垃圾分离装置、建筑材料制造方法,包括机架筛分模块和分离模块,所述筛分模块设置在机架的顶部,所述分离模块位于机架的一侧且与筛分模块配合使用;
所述筛分模块包括筛分架,所述筛分架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至少为四组的筛分筒,相邻的所述筛分筒之间无压力接触,所述筛分架的内壁设置有位于相邻所述筛分筒接触处上方的扫料装置,所述筛分架的一侧设置有刮屑装置;
所述分离模块包括至少为四个的振动滑道和初分单元,每个所述振动滑道位于每组筛分筒的正下方,所述初分单元与振动滑道的底端连通,所述初分单元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出料通道,所述初分单元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出料通道,所述第一出料通道和第二出料通道之间设置有复选通道;所述第一出料通道和所述复选通道内的风压满足以下条件:足以吸入砖块而不足以吸入混凝土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料通道和所述复选通道内的风压可以独立地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筛分架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阻隔粉尘的罩壳,且罩壳与筛分架为可拆卸式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扫料装置包括通风管和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出风端与通风管连通,所述通风管的一侧连通有至少七个的支撑风管,所述支撑风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硬质弹性刷,且支撑风管的底部还开设有等距分布的出风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兴潮,未经吴兴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36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