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稻鱼鳖生态种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03773.9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4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徐曼;邓正春;王朝晖;顾振华;步洪凤;张忠武;杨才兵;汤勇;李杰;黄娅;杜登科;梅昌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K61/10;A01K67/02 |
代理公司: | 常德宏康亿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9 | 代理人: | 霍艳慧 |
地址: | 415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稻 生态 方法 | ||
1.一种稻鱼鳖生态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稻田建设,选择平整近灌溉且排水通畅保水性佳的方形水田,在水田中沿田埂边缘开挖“口”字状的环形塘渠,在“口”字状的环形塘渠内挖“井”字状养殖渠;“口”字状的环形塘渠与“口”字状的环形塘渠相通,其中,“井”字状养殖渠宽0.5米,深0.7米,“口”字状的环形塘渠宽0.8米,深1.2米;
步骤二,种苗选择,选择抗性好、适应性强、产量高且耐湿的水稻品种,鱼苗和鳖苗选择规格一种、肢体完整、活力强的青鱼苗及中华鳖苗,搭配少量的草鱼和/或武昌鱼苗;
步骤三,水稻种植,栽种前施足基肥,结合翻耕,同时撒施生石灰进行消毒;适当追肥,在插秧前4天,稻田用除草剂进行全范围除草;栽种时采取宽行密株移植,行距30厘米,株距10厘米;田边和渠边增大栽种密度;
步骤四,鱼苗和鳖苗放养,在水稻栽种结束20天后,向“口”字状的环形塘渠和“井”字状养殖渠内导入腐熟的有机肥,每公顷投放0.6万只鳖苗和1万只鱼苗,其中青鱼苗0.8万只,武昌鱼苗0.1万只,0.1万只草鱼苗;
步骤五,投食和管理,隔日对稻田巡检并投放食物,沿“口”字状的环形塘渠和“井”字状养殖渠等距等量投放荤素混合的鱼鳖食物,鱼鳖食物为蚯蚓、甲壳动物、鸡粪、以及水草混合饲料;
步骤六,收获捕捞,低温后放出稻田中的积水,将积水放至低于“井”字状养殖渠的底部,高于“口”字状的环形塘渠的底部,从“口”字状的环形塘渠中捞取鱼鳖;捞取后排尽“口”字状的环形塘渠的积水并彻底晒田,待田面干燥后机收稻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鱼鳖生态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在“口”字状的环形塘渠的一角开挖排水坑,在排水坑的对角位置开挖灌水坑,灌水坑的坑深小于0.6米,排水坑的坑深大于1.3米;在所述排水坑和灌水坑均分别设置有过滤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鱼鳖生态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还包括田埂加固加高,田埂高度高于地面0.5米,田埂截面呈梯形状,田埂顶部宽0.4米,拍打结实,不倒不漏;在“口”字状的环形塘渠和“井”字状养殖渠内铺设钢丝网,钢丝网嵌入到泥土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稻鱼鳖生态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坑两侧壁及底面夯实并用砖块水泥砌筑成型,另外两侧贯穿开设排水通道,过滤板设置在排水通道上;在“井”字状养殖渠上等距插架半圆状架体,在架体上覆盖薄膜,半圆状架体高度1.2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鱼鳖生态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栽种水稻秧苗后留12厘米浅水位,栽种半个月后每日控水,逐步加深水位,保持水位淹没秧苗根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鱼鳖生态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巡检包括水质检测,检测田间技术的溶氧量和pH值,符合水稻生长的情况下加深水位4-6厘米,水稻生长期间定时向稻田中注入微生物药剂。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稻鱼鳖生态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在鱼鳖食中的甲壳动物中加入土霉素辅以喂食,每个半月向“口”字状的环形塘渠和“井”字状养殖渠内喷洒漂白粉溶液消毒;晒田前清理“口”字状的环形塘渠和“井”字状养殖渠并调换新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常德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377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